2009学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VIP

2009学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学年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风劲角弓鸣, 。 (《观猎》) 2、昨夜江边春水生, 。 (《观书有感》(其二)) 3、惶恐滩头说惶恐, 。 (《过零丁洋》) 4、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若为佣耕, ? (《陈涉世家》) 6、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二)阅读《诉衷情》,完成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关河”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开头时间作者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三)阅读语段,完成9-11题。(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4分) (1)武陵人捕鱼为业( ) (2)欲穷其林(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一句充分证明了史上实有其人。 B、第①段交待了渔人误入桃花源的经过。 C、“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呈现一派和谐富足之景。 D、第②段介绍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与淳朴的社会风尚。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李士衡]北宋人,当时为官。[高丽]古国名。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4分) (1)李士衡使高丽( ) (2)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14、文中表明李士衡对高丽人“赠遗之物”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5、短文讽刺了“副使者” 。(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文化与国家 ①文化是国家的“心”,没有文化,国将不存。 ②中华民族的脚步,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力量。孔子 (创设、设立、创建)的儒家学说,引出了后来中国文化史上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一统的秦汉文化;唐代文化充实丰盈、生气勃勃,成就了封建时代的又一个文化高峰,哺育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段繁荣昌盛。 ③强势的济世文化,可以治愈历史造成的伤口。建国以来的60年,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争争斗斗的事情很多。自以为能“横扫一切”的“文化大革命”,打着文化的名号反文化,最终毁了它所谓的“革命”。而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却是另有一种命运。“文化大革命”鼓吹打倒“孔老二”,之后却带来一场新的“孔子热”和“国学热”。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纵然被围困、逼仄,却能激荡出后来一种更有力量的文化。“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都呈现一种不可阻遏的文化态势。 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基于共同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民族心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才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文化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解释,而且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与人“和为贵”,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人类推动社会;与大自然“天人合一”,参赞天地化育万物。中国文化是平和的文化,大气、睿智而沉实。因此,文化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⑤如此,社会发达而气质平和,就构成了一种国家文化的力量。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强大文化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原文有改动) 16、造词填空(2分) 孔子 (创设、创立、创建)的儒家学说…… 17、第③段加点的“这”指的是 。(2分) 18、作者就“文化是国家的‘心’,没有文化,国将不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9分) ① ② ③ 19、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 论据,它的内涵是 。(4分) 2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