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大乐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庄子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 学习目标 掌握文意,以及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体会文章传达出的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的文化内涵。 第一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天大水常常到来,众多的河流都灌注到黄河里面去。那时候,水流盛大,两岸之间以及水中陆地与河岸之间,互相望去,分不清牛马。于是黄河水神河伯自己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天下的盛美全在自己了。 时:名作状,按时节。 辩:通“辨”,分别。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他顺着河水往东走,到了渤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海水的边际。于是河伯的脸色开始改变,他仰视着向海神若叹息说:“俗话这样说:‘听到的道理多了,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啊。 东面:脸朝东(古) 方位名词(今) 面目:脸色(古) 面子;面貌(今)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曾经听说过看不起孔子的知识而轻视伯夷高义的人,起初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边难以穷尽,我如果不是到了你这里来就危险了,若是那样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了。” 少:看不起 轻:轻视 大方:懂得大道理(古) 对于财物不计较;自然,不拘束(今) 思考探究:第一段通过河伯东行前后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一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在比较中就会显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自满、狂妄自大,只会使自己无所长进。 思考探究: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河伯这一形象? 不拘泥于自己的境界 能随境界而不断提升自我认识 谦虚 …… 文言知识积累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名词作状语,按时节 名词作状语,向东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形容词作动词,看不起;轻视 1.东面而视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名词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色 今义:面子,脸面;面貌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懂得大道理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北海若曰:“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渤海海神若说:“井中的鱼不可以谈论大海在原因,是受地域的局限;夏天的虫不可以谈论冰的原因,是因为固执于时间(即受时间的限制);穷乡僻壤的士不可以谈论大道理的原因,是受教育的束缚。 虚:通“墟”,处所,所居之地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现在你从崖岸中出来,游览于大海,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一起来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之水,莫于大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天下之水,没有比大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水都归向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变满;尾闾向外排泄,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海水却没有减少;少雨的春季也好多雨的秋季也好海水不为之改变,涝也好旱也好大海不曾知晓。这海水超过江河之水,不能够以数量来算计。 ——寥寥数语,写尽海之大,然而尽管海如此之大,海神却没有自满和自得,因为他能够对自身的大小有正确的认识。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可是我未曾凭这自我赞许、自以为贤,我自以为形体被天地包容,而从阴阳那里禀受了气,我在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块小石头小木头在大山里面一样。正存有相比显得少(的自我认识),又凭什么自我赞许、自以为贤呢! ——自己与天地相比,犹如山中的一小块石头,凭什么自我赞许呢?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已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 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禅,三王之所争,任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算一算天下在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小土堆在大泽当中吗?算一算中国在四海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