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拆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亦称光学拆分(Optical resolution)或外消旋体拆分,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物的方法。[1]为生产具有光学活性药物的重要工具。 与不对称合成法比较,手性拆分的缺点为尽有50%的产率。有时在拆分的同时将不需要的对映异构体外消旋化,使其不断转化为需要的一个对映体,将拆分和外消旋化同时进行,从而使拆分的产率超过50%。这种方法称为动态动力学拆分。酮的烯醇化是常用的外消旋化反应。 拆分方法 结晶拆分法 晶种结晶法:也称优先结晶法。是向热的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溶液中,加入一种纯光活性异构体的晶种,创造出不对称的环境。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稍微过量的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就会优先结晶出来。滤去晶体后,在剩下的母液中再加入水和消旋体制成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一定的温度。这时另一个稍微过剩的异构体就会结晶出来。理论上讲,如果原料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那么将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就可以将一对对映体转化为纯的光学异构体。 没有纯对映异构体晶种的情况下,有时用结构相似的手性化合物,甚至用非手性的化合物作晶种,也能成功进行拆分。 晶种结晶法是在路易·巴斯德的工作的基础上发现的。文献上最早报道的应用是肾上腺素的拆分。 路易·巴士德首先发现酒石酸有右旋和左旋现象,并于1849年第一次进行手性拆分以分离两者。直到1882年,他示范了借着引晶技术从过饱和的酒石酸钠铵溶液中生成d-晶体及l-晶体,相反的手性晶体将会排列成相反的形状。 直接结晶拆分法:也称自发结晶拆分法。这是巴斯德最早发现的拆分方法。是指外消旋体在平衡时结晶自发形成聚集体(conglomerate),两个对映体都自发析出等量的互为镜像的对映结晶。对映结晶可以人工分开。 外消旋美沙酮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拆分。[2]以50g的dl-美沙酮为起始原料,溶于石油醚并浓缩,加入两个毫米大小d-和l-晶体,在40°C下搅拌125小时后便可得到两个大的d-和l-晶体,产率各为50%。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分子能生成外消旋混合物(聚集体),而且生成的晶体较大,外观上直接能看出差别。一般来讲,有机化合物中只有5-10%能生成聚集体。[3]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例子很少。直接结晶拆分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操作也比较繁琐。有一种解决方法是将原料衍生化,以有聚集性质衍生物盐或酯固体的形式,自发结晶分离。 化学法 化学法:一对对映异构体的物理、与非手性试剂反应的化学性质相同,因此一般的分离方法无法将其拆分出来。化学拆分法是用一个纯的光活性异构体D-碱去处理这一D-酸和L-酸的混合物,与其分别反应衍生化,形成一对非对映体:D-酸-D-碱 和 L-酸-D-碱。非对映体很容易通过普通的物理方法如分级结晶法分离出来。在分离出非对映体之后,只要用强酸处理便可以分别得到纯的D-酸和L-酸。 化学拆分法适用于含有易反应基团,而且反应后也容易再生出原来的对映体化合物的分子。最常见的易反应基团为酸碱基团,这是由于酸碱反应非常简便,生成的盐类比较容易结晶,拆分剂酸、碱(通常为天然存在的酸或生物碱)廉价易得或可方便回收,也比较容易制得旋光纯。常用的酸性拆分剂有: + -酒石酸、 + -樟脑酸、 + -樟脑-10-磺酸、L- + -甘氨酸等;常用的碱性拆分剂有: ? -马钱子碱、 ? -番木鳖碱、D- ? -麻黄碱、 + 或 ? -α-苯乙胺等。 对于需要拆分的醇类化合物,主要有三种方法:⑴ 用异氰酸酯转化为相应的非对映异构的氨基甲酸酯;⑵ 用手性酰氯或酸酐转化为酯;⑶ 用二酸或分子内酸酐转化为羧基酯,然后用光活性的碱拆分。 对于需要拆分的醛、酮,一般通过用氨/胺转化为腙、缩氨脲、肼亚胺等非对映异构体的方法来进行拆分。 化学拆分的方法也是由路易·巴斯德引入的。1853年他用这个方法,以 + -辛可毒(cinchotoxine)为拆分剂,成功将外消旋酒石酸拆分为两个异构体。 一个例子:药物度洛西汀(Duloxetine)的合成中就利用了化学拆分法:[4] 首先是将外消旋的羟基胺 1 溶于甲苯和甲醇中,加入光活性的 S -扁桃酸 3 作拆分剂,这时 S -构型羟基胺的胺氮原子会与扁桃酸形成不溶性的非对映异构盐,而 R -构型的羟基胺则留在溶液中。滤去 S -羟基胺形成的盐后,将滤渣用氢氧化钠处理,便得到 S -羟基胺。留在溶液中的 R -羟基胺可以在盐酸作用下发生差向异构化,转变为 S -羟基胺,从而被沉淀、滤去、中和为纯的 S -羟基胺,得以回收。这种方法即首段中介绍的动态动力学拆分法,也称RRR合成(Resolution 拆分,Racemisation 外消旋化,Recycle 回收)。 酶解法 酶解法:酶催化的反应对底物是高度立体专一的,这种性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