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计算机断层扫成像实验.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计算机断层扫成像实验

第二章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实验(系列实验二) 射线成像实验室 July 13, 2006 目录 0 引言 2 1 CT成像实验原理 2 1.1 概述 2 1.2 投影定理 3 1.3 卷积反投影重建算法 4 1.4 一种实际算法 5 1.4.1 推导与描述 5 1.4.2 框图 7 2 实验方案 8 2.1 概述 8 2.2 实验环境 9 2.2.1 硬件环境 9 2.2.2 软件环境 10 2.3 实验步骤 10 2.3.1 概述 10 2.3.2 具体步骤 11 2.3.2.1 扫描 11 2.3.2.2 数据处理 12 2.4 FAQ Tips 12 2.4.1 工作目录是啥? 12 2.4.2 如何确定样品的起始位置和水平扫描的长度? 12 2.4.3 为什么扫描完成后要保存数据? 13 2.4.4 为什么图像多出一条横贯全图的线? 13 3 附录:CTSystem软件使用说明书 13 3.1 概述 13 3.2 界面介绍 13 3.2.1 新建扫描项目 13 3.2.2 转台位置调整 14 3.2.3 调整能谱敏感区域 14 3.2.4 扫描属性 15 3.2.5 扫描 16 3.2.6 投影变换窗口 17 3.3 投影变换的输出 18 4 参考文献 21 引言 自七十年代初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问世以来,成像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设备不断更新。以医学成像为例,已实现了三大飞跃,即脏器清晰图像的获得,把生化病理研究推向分子结构的水平和直接提供有关成像组织的化学成分的信息,步入了断层显像的新时代。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是在不破坏物体情况下,将物体每一个断层面上的结构和组份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都是利用计算机图像重建的方法来得到物体内部的信息。 人们对射线成像的最早认识是从x光机开始的。医用x光机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利用x射线的物理性能和生物效应,来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检查。由于普通x光机只能把人体内部形态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因此会引起成像器官和骨骼等的前后重叠,造成影像模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英国ENI公司的工程师豪恩斯菲尔德(G.N.Hounsfield)运用了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Cormack)于1963年发表的图像重建数学模型,推出了第一台x 射线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技术(X-CT)装置,并1977年9月在英国Ackinson Morleg医院投入运行。1979年该技术的发明者Hounsfield和Cormack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X-CT 的出现是X射线成像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经过多代的发展,X-CT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目前已可用来诊断脊柱和头部损伤,颅内肿病,脑中血凝块,及肌体软组织损伤,胃肠疾病,腰部和骨盆恶性病变等等。目前X-CT除了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以外,还在工业和交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线实时无损检测工业CT 等。 CT成像实验原理 概述 数学上可以证明,通过对物体进行多次投影就可得到该物体的几何形状。CT的基本思想是:让一束射线投射在物体上,通过物体对射线的吸收(多次投影)便可获得物体内部的物质分布信息。 当强度为的一个窄束射线穿过吸收系数为?的物体时,其强度满足指数衰减关系 式中为?射线所穿过物质层厚度。在实际情况中,所研究的物体往往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当物体由若干个不同成分组成时,物体内部各处的也将可能不同。在这样的物质中,?束穿过整个物件后的强度为 式中为处的吸收率。CT系统通过改变一组射线路径,记录下对应出射强度的变化来分析物体内部的分布。 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假定物体中的吸收系数是一个连续函数,通过射线测量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学物理方程通过计算机解出函数。在计算机屏幕上,可用颜色或灰度来表示的大小,从而被扫描的物体的切面图像即可显示出来。实际的扫描装置通常是由排列成一定角度的多组探测器构成的,这样在每一个位置就可以获得多组数据,从而节省了测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共有三种信息收集方式:透射式CT(TCT)、放射式CT(ECT)、反射式CT。我们主要考虑前两种CT的成像原理。 投影定理 Figure 1 坐标转换及射线位置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射线经过的路线;黑点代表我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我们需要求那里的吸收系数。 投影定理或中心切片定理是图像重建算法的基础。设在角度,位置上的射线吸收大小为,即 其中表示延Figure 1所示的虚线积分。再设物体的一个二维平面内吸收率分布为。那么投影定理在非衍射源情况下,其内容为: 按照的一维傅立叶变换是的二维傅立叶变换的一个(过原点的)切片。即 该定理的具体证明可以参见参考文献[1],或者参考沈激老师的核技术的笔记。 卷

文档评论(0)

ikangym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