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历史的兴衰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技术进步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 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 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现有的假说 林的假说:技术变迁方式的改变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 首屈一指的经济规模 在前现代社会中,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按Angus Maddison[法]的研究,在公元0年,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Angus Maddison. 1995. 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 1820-1992) 领先的技术水平 技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Francis Bacon(培根),1561-1626)认为使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变为现代世纪的发明是纸张、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中国曾经是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在11世纪时就产铁150000吨,是整个欧洲产出的5到6倍。 活跃的市场经济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也有最发达的市场制度:土地私有,劳动力自由流动,高效运行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管子》:国多财则远者来 最早的投机者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范蠡(陶朱公)“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投机的原则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生产者按市场的价格来决定生产 繁华的城市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是最富有、最城市化的国家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马可波罗(1254-1324)东方游记 “苏州太大了,周长将近40英里;它的居民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杭州“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好、最雄伟的城市,…,见到这么多人在这个城市中,任何人都会认为,基本不可能找到这么多食物来养活他们”。 亚当.斯密论中国 晚至1776年,亚当.斯密形容“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它的土壤最肥沃,最适合耕作,工业最发达,人口也最多。”(71页)以及“中国比欧洲任何部分都要富裕的多…”(189页) (亚当.斯密,国富论,纽约:兰登书屋,1937。) 前现代社会中国与西方的对比 “在黑暗时代的西方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与当时的中国相比是较为贫穷与不发达。” 18世纪奇波拉(Carlo M. Cipolla, 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1000-1700,纽约和伦敦:诺顿出版公司,171页)。 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 西方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钢铁的大量使用 “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有使用铁犁。”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 英国在18世纪中叶发生工业革命时的经济、科技和工业条件,中国早在13世纪就基本上拥有了 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李约瑟其人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及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1930-19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 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 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