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年的青春与记忆.doc
30年的青春与记忆
今年,研究院(所)成立30年了,俗话说,三十而立。作为一个来院29年(1986年到所)的老职工,可以说见证了研究院发展的全过程,感受到了研究院前行中的艰苦与快乐。我的青春时光也伴随着研究院的成长而逝去。
从居无定所到扎寨三路居
1985年3月,经中央领导批示和劳动人事部批准,已经筹备一年多的中国出版发行研究所终于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建所初期,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据先我们一年而来的同事说,单位最初在东四附近前厂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租房办公。旁边就是上级主管机关――国家出版局。现在大家都羡慕四合院,但当时的四合院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冬冷夏热。1986年初,研究所整体搬迁到东城区赵家楼北京军区招待所办公。当时租了招待所的顶层及四楼2间客房,除了办公以外,1985年和1986年新分配来的十几名学生也住在里面,午间休息时楼道中闪动着众多年轻人的身影,有人说像大学下课一样热闹。是年7月,我从东四南大街85号国家出版局出发,沿着东四南大街――西总布胡同――东总布胡同――赵家楼,步行到单位报到的,由此成为研究所的一份子。赵家楼在现代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火烧赵家楼就是这个地方,只不过原来的“楼”已经没有了。在赵家楼办公不到两年。
1987年末,单位又搬到朝阳区西坝河一个新建成的幼儿园办公。两层楼高,加上一个不小的院子,办公条件大大改善,我们住到了为孩子们准备的宿舍,男生一个宿舍,女生一个宿舍,好像回到了大学时光。当时的西坝河还是比较荒凉,三环也没有修好,附近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刚刚建成不久,展览不多人气也不旺。晚上寂静的很,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同事们常常坐在二楼的平台上赏月聊天。在西坝河仅仅一年时间。
1988年初,单位再次搬到西城区西绒线胡同,是新闻出版署划拨的办公用房,虽然只有850平方米,且与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共用,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大家心里安定多了。首都发行所是一个内部书店,只对机关团体或一定级别的人员开放。我曾混进去过几次,看到过许多一般书店见不到的内部发行的图书,包括少量的港台图书。但当时囊中羞涩,也只能看看而已。搬到西绒线胡同之初,限于办公室不够,又在附近的31中学租借了一个小楼,部分用于办公,部分用于单身员工的宿舍。31中学历史悠久,曾经是教会办的,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家。我们租借的办公楼是教会学校校长的住所,木质的地板和楼梯还保留了当年的韵味。我在二楼办公,窗外就是一个小游泳池,夏天,既可以欣赏水中内上下翻腾的游泳健将的风采,也可以在午后游上几个来回,好不惬意。在西绒线胡同办公整整10年。
1998年秋,在新闻出版署领导的关心下,我们来到六里桥,与百年老店中华书局共用一个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六里桥办公楼是新闻出版署划拨给研究所的,拥有1200平方米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六分之一产权,比起西绒线,可以说有了较大的改善。六里桥办公楼不仅面积扩大了,办公条件也得到改善,每个人都配备电脑,并建立局域网,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在六里桥呆了7年,刚到时,办公楼南侧还是一片玉米地,离开时已经高楼林立。
2005初,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喜迁到丰台区的三路居路。这楼原是一个“半拉子”工程,据说原来是按照蔬菜配送中心立项建设的,主体工程完成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停下来。研究所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最终下定决心购买此处用于办公,并得到了总署和财政部的支持。这个办公楼近5000平方米,不仅办公条件大大改进,而且有了自己的食堂,解决了职工的早餐午餐问题。当然,随着事业的发展,人员的增加,现有的办公室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不得不在几处租房办公,不得不考虑如何发展的问题了。
从纸墨笔砚到鼠标键盘
研究院(所)多次搬家,最累的当属资料室书刊的打包、搬运、拆包、上架。记得每次搬家前几周,资料室的同事们就开始整理书刊资料,其他部门的年轻人有时也要帮忙。书报刊是研究人员重要的生产资料,特别在没有互联网、数据库的年代更是如此。为了写论文,需要查阅资料,需要做卡片、摘抄,需要在稿纸上爬格子。记得刚入职时,单位有一个机房,两台电脑,主要用于翻译图书的选题查重工作。机房要求条件高,有空调,一般人员是不能入内的。另外有一个打字室,使用四通打字机,除向领导机关报送的文件或是领导的讲话或是重要的文稿,一般的文章是不能打印的。1996年以后,电脑陆续配备到科研人员办公桌上。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电脑主要用于打字,相当于每个人一个打字机。使用的主要办公软件是WPS,主要的存储介质是五寸盘、三点五寸盘。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十几张这种软磁盘,可惜没有可以读取的计算机了。1998年以后,基本可以做到一个科研人员一台电脑,科研人员基本甩掉了纸和笔,用键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ZF_Intarder3_缓速器培训课件安喜光.pptx VIP
- 加氢搅拌器形式、原理及其发展趋势.pdf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缤纷的世界美术流派》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初三冲刺班会动员课件PPT.pptx VIP
-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docx VIP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未来就业岗位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设计课件.pptx VIP
- 医院信息科笔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