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期台灣的教育吳文星-輔英科技大學.docVIP

日據時期台灣的教育吳文星-輔英科技大學.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據時期台灣的教育吳文星-輔英科技大學

講題:日治時期台灣的教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吳文星 壹、教學目標 理解日治時期台灣殖民教育之內涵。 理解日治時期台灣殖民教育的主要特徵。 理解殖民教育對台灣社會之影響。 貳、摘要 日治時期為台灣近代西式教育制度之發軔期,並開啟台灣教育史的新紀元。台灣總督府本乎漸進的同化主義、差別待遇之原則,建立台灣西式新教育制度,以初等教育為重點,並以日語教學為課程中心,此一具現代化取向的殖民教育對台灣社會現代性的形成頗有促進作用。然而,因偏重初等教育及初級職業教育,中等以上教育設施明顯不足,台灣人始終欠缺充分且公平的升學機會,因此,台灣人有志青年不得不遠赴日本升學;同時,激發台灣人的不滿和自覺,成為反同化之動力。以日本為媒介,台灣人接受現代西方文化、基本科技,以及新思想、新觀念,台灣文化產生相當程度的質變。 參、本文 前言 就教育制度觀之,日治時代為台灣近代西式教育制度之發軔期,並開啟台灣教育史的新紀元。然而,此一制度之建立主要目的在於貫徹殖民政策,因此,其與當時日本國內的教育體制截然有別,不論教育的形式或內容均具有特殊性。向來對此一教育之評價隨者時代之推移而臧否不一。1910年代前後,英、美等列強紛紛肯定日本在台灣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殖民政府,正積極實行開化台灣的政策,俾使台灣成為一個文明化的地區;指出在教育方面,新式的公學校設施遠較傳統書房優越,且已遍及全台,不過,仍未普及,且供不應求,尤其是中等以上學校明顯的不足,以致台灣社會中、上階層紛紛將其子弟直接送到日本國內接受較好的教育。此一時期,學者新渡戶稻造向西方世界宣傳「台灣經驗」時,亦強調教育住民為台灣總督府五大殖民政策之一,略謂台灣的經濟狀況已顯著的改善,故總督府正嚴肅地考量台灣住民的教育問題,開始在各村落普設學校。 日治中、後期出版的台灣教育史書籍,無不本乎統治者的立場和理念,系統地縷述殖民教育法規和制度整備之過程,及其對「文明化」台灣社會之作用,似無視於被統治者的立場和反應。 戰後初期,國內學者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將殖民教育視之為「奴化」或「愚民」教育,而否定其價值,甚至刻意抹煞其現代化之作用,例如許恪士強調台灣現代化教育始於劉銘傳撫台時期,而非日據時期;書房在日治時期維護了中華文化,使光復後推行國語事半功倍;另又表示「皇民化」根基已固,使得光復後「祖國化」改革短期內極為困難。汪知亭則稍能跳出意識形態之窠臼,一面批判殖民教育目的和內容,指出其為達成「皇民化」而不擇手段;一面肯定殖民教育制度和技術,指出其初等教育重視公民訓練和體育衛生、教師富敬業精神、中等教育重視職業學校,高等教育重視應用科學和學術研究等。 至於日本學者,亦大都對殖民教育採批判態度,開始關切台人的立場和反應,例如上沼八郎指出兼具「同化」和「現代化」雙重性格的殖民政策,具有「光明」、「黑暗」兩面,作為貫徹殖民政策的手段之一的殖民教育自不例外,「光明」面易獲得殖民地民眾肯定,「黑暗」面則遭致否定。總之,評價難以一概而論。 儘管各方之評價不一,惟不可否認的,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是近代台灣杜會、文化變遷的主要動力,而五十一年間所建立的教育規模和基礎,更是對戰後台灣教育之發展具有不容忽視之影響。職是之故,若要較確切地掌握近代台灣社會、文化變遷及教育發展脈絡,實宜對此一時期教育之實況、主要特徵,以及台人之因應和態度等作適切的瞭解。 茲概述日治時期台灣教育之內涵、特徵及其對台灣社會之影響等如下﹕ 二、漸進的同化、現代化教育政策與差別待遇教育制度 明治維新後,日本即積極模仿西方,建立統一的學制,進而於1886年確立國家主義教育政策,旨在教育國民維護日本固有的語言、習俗、制度及國體等,以奉戴萬世一系的天皇為最大榮譽和幸福;亦即是以培養國民忠君愛國思想為最終標的。由是而建立近代日本的國民教育制度。同時,此一教育制度呈「啞鈴」狀之特徵,一方面造就具備指導政經所需的技術和管理能力之社會精英,一方面則透過普及的初等教育使國民具有基本的識字能力、經濟知能及政冶服從性。其結果,中日甲午戰爭前現代化較深刻的日本社會已漸產生「進步的日本」、「落後的亞洲」之優越意識。 領有台灣之後.在經營殖民地之經驗和準備兩皆缺乏下,總督府乃本乎漸進主義原則,採順應現實需要而隨機應變的「無方針主義」政策,因此,迄至1919年台灣教育令頒布之前,乃所謂台灣教育的試驗時期,總督府並未確立台灣教育之根本政策。儘管如此,在上述國家主義教育思潮和現代化意識之驅使下,總督府當局自始即以教育作為同化和開化台人之手段,故旋即設立以日語教學為重心的初等教育設施─國語傳習所及六年制公學校,制定規則,管理傳統書房,使之成為公學校的輔助機關;中等以上教育設施極不完備且欠缺制度,僅先後設立修業三?、; 初等教育設施公學校為殖民教育之重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