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3中医理论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四 诊 中医诊法 诊法是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诊法的依据—— 整体观念 有诸内,必形诸外。 ——《孟子·告子下》 第一节 望 诊 一、望神 通过望神应判断出五种情况: (一)得神(有神) (二)少神 (三)失神(无神 ) (四)假神 (五)神志异常 (一)得 神 神志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 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 面色荣润含蓄,表 情自然; 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 (三)失 神 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声低断续; 目暗睛迷; 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呆板; 体态异常,被动体位,无应答或应答迟缓。 邪闭(神志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正衰(突然昏倒,目闭口张,手撒遗尿) (五)神志异常 3.痫——风痰上扰 癫 痫 二、望面色 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一)常色 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涵蓄不露。 光明润泽为色有神气, 涵蓄不露为色有胃气。 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 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 隐隐,明润涵蓄。 2.客色 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相应变化的 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 变化,也会有所变化。 (二)病色 1.五色善恶 五色明润者为善; 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 2.五色主病 总结:五色主病 (1)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瘀血。 (2)赤色:主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寒证、瘀血和水饮。 (三)望色的注意事项 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排除干扰:情绪、光线 …… 三、望形态 (一)望形体 (二)望姿态 1.行 2.坐 3.卧 4.站 四、望头颈肢体皮肤 (一)望头颈 1.口眼斜 单纯口眼斜:多为风邪中络。 口眼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 2.瘿瘤——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 痛不溃,缠绵难消,随吞咽移动,为肝郁 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3.瘰疬——颈侧颌下耳后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皮色不变,不热不痛,难消难溃难敛,多 为肺肾阴虚,或气结痰凝。 瘰 疬 瘿瘤 (二)望肢体皮肤 1.丹毒-----皮肤发赤,色如涂丹。 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 发于胸腹腰胯者,称为内发火丹; 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 新生儿丹毒,称为赤游丹。 2.斑疹 斑:点大成片,平铺皮下, 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色深红或紫红,兼高热------温病热入营血 阴斑------色淡青或暗紫稀少,兼气虚------脾不统血 疹:点小如粟,色红,高出皮肤,扪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疹色桃红,形如麻粒。 风疹——疹色淡红稀疏,时隐时现,搔痒,伴微热。 隐疹——其疹时隐时显,肤痒,搔之则连片成大丘疹,色淡 红带白,不时举发。 3.湿疹 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自行消退。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所致。 4. 痈、疽、疔、疖 痈——红肿高大,易溃易敛----热毒熏蒸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无热少痛,难消 难溃难敛-----寒邪郁结,气血凝滞。 疔——形小如粟,根深,顶白而痛,或痒或 麻或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