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分 一、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张良出,要项伯?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召有司案图 ?⑥项王按剑而跽曰? ⑦令将军与臣有郤? A.①③④⑥⑦??? B.①②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⑦? 【答案】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假借字指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不相干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1)当一个字按其常见义讲不通时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高中教材常见通假字100个左右,要求归纳。(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其次:古义为他的旁边,水边;今指数次,从次。古今异义的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 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名做状语 B项,无;C项,形做动;D项,形做名。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 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 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 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4.分析下列句式,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如,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与例句中加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句,诸,之于。B 项,诸,之于。A项,各;B项,兼词,之于(从);C项,之乎;D项,之于(向)。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