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方式资料.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达技巧 之抒情方式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 《书》云:“诗言志。”即是说,无论是什么诗,最后都是用来抒发感情的,用来表达志向的。从表达途径上来讲,一是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类;二是借助外物,间接地来表达。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来看,第二种即借助外物来间接地表达感情在诗歌中所占多数。因为诗是含蓄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彭浪矶之时。` 问题:词的上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8分) 答:通过联想比喻,将自己比喻成“雁”“孤云”写出了离开家乡的愁苦。(0分) 答:驾一叶扁舟漂泊到江南作客,看到大雁孤云,回首故乡,泪流满面。抒发了家破国亡的伤痛之感。(1分) 学生答案 判断不出诗歌考查的知识点 知道答手法,但却不明白是抒情的方式 答:通过叙事抒情,写自己乘舟江南,如同大雁孤云, 回首中原,战火一片,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国破 家亡的痛苦。(2分) 分析过粗,不能正确拆分 判断不出诗歌考查的知识点——抒情方式。 不能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很混乱。 分析过粗,不能正确拆分得分点。 存在问题 抒情的方式有哪些?应怎样答此类题呢?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 词在感情抒发上特点?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因事缘情 借事抒情  情感 事 物 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借古抒怀 咏史述怀 借古讽今 历史上的人事物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景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本导航 咏物诗——托物言志——“志”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之处                      四句写了石灰的四个特点,即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 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以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借石灰的特点,把自己的志向寄寓这种突出的特点中。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区别:托物言志与托物抒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之处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渔火,写出了清冷的水乡秋夜的凄凉、萧瑟。而这景正与诗人那颗羁旅在外的孤寂的心灵相应。 情与景的关系: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发出不要理会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啸,一边徐行。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回头望一眼风雨萧瑟的地方,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表现了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借事抒情——叙事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4)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以事警世?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