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心理安全教育 河北经贸大学 付海玲
1
一、关注心理健康
人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有人说,没有疾病、没有衰弱现象就算健康
有人说,吃好睡好就是健康
有人说,精力充沛就是健康
……,……
到底怎样才算是健康的人呢?
2
这四名学生健康么?
学生甲:身强体壮,喜欢欺负低年级同学,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
学生乙:身体很好,但不喜欢学习,一遇到考试就肚子疼,到医院检查没有任何生理症状;
学生丙:身体健康,喜欢运动,但与同学的关系总处不好,感到很烦恼;
学生丁:身体残疾,性格开朗,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3
1 健康 一个发展和演变的概念
传统定义: 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
《辞海》解释 :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所提到健康的概念: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4
通俗地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自我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知、情、意、行达到统一,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5
(1)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之间难以分出明显界限
6
心理亚健康有哪些症状呢?
1.经常感到不开心,对任何事情,包括之前喜爱的都缺乏兴趣;
2.没有原因的情绪烦躁、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
3.不会表达自己,很难与其他人建立朋友关系;
4.有意回避社交场合,做什么事都喜欢自己一个;
5.敏感,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不快;
6.多疑,总是感觉别人在谈论自己;
7.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与他人发生争执;
8.睡眠不好,经常入睡困难、早醒;
9.工作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不如从前;
10.有轻生的想法,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7
7
8
自我测验——你的身心是否够健康?
1.快食:吃饭不挑食、不偏食,津津有味;
2.快眠:较快入睡,睡眠质量好,精神饱满;
3.快便:快速通畅地排泄,感觉轻松自如;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世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
(2)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所谓相对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一年龄的人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衡量一个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前提是小学生的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特征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年龄阶段特征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
(3)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
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仍应视为心理健康。
10
对于整个中小学生群体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正常的、健康的状态;
对于小学生个体来说,其表现多数情况下也是正常的,仅少数状态是异常的。
当我们发现学生的异常后,要全面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因为多数情况下学生遇到的困扰是暂时的,也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切记盲目地给学生贴标签。
(泰迪的故事)
11
(4)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心理健康标准会因为社会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特定的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要求,取决于这种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各种特征的价值观。
12
请作出判断
A:一位年轻的女人在她的脚踝上缠上粗橡皮筋,歇斯底里地尖叫着从一座桥上头朝下地跳下去。
B:一个人又穿着雨衣又打着雨伞在路上匆忙地走着
13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趋势——走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强调研究心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主观幸福感、美德、创造性等),而不是将重心放在探讨消极因素(障碍、病理心理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关注如何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完善,引导人们懂得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幸福生活、如何使社会和谐发展,其目标在于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增进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悬架零件部开发.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L13S2给水工程_08.pdf VIP
- 汽车副车架总成技术条件.pptx VIP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演示文稿.ppt VIP
- 2025上半年中级软件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综合知识)》新版真题卷(含详细解析).docx VIP
-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冷却系统布置).pptx VIP
- 销售人员必备贵州省黔西市兴仁县医疗机构分布明细.doc VIP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销售人员必备贵州省黔西市卫生室医务室及诊所医疗机构明细.doc VIP
- 路基路面弯沉检测记录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