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報告-my中國科大my.cute.edu.tw
自 然 報 告 第六組 題目:酸雨 組員:賴宗賢 詹純翔 陳博宏 劉佩玲 林庭輝 許申霖 「酸雨」,顧名思義,雨是酸的。其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 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在化學上定義水之pH(酸鹼)值等於七為中性,小於則是酸性。自然大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溫時溶解於雨水中並達到氣液相平衡後,雨水之酸鹼值約為 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質,例如 ,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硫化氫,海洋所釋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閃電所導致之氮氧化物等,均會使雨水進一步酸化,而酸鹼值會降至 5.0 左右。因此,在 1980 年代後期以來,許多國內外(包含環保署研究報告)研究者,已將所謂「酸雨」認知為當雨水酸鹼值在 5.0 以下時,即確定受到人為酸性污染物的影響。因此,在環保署研究報告中,已統一雨水酸鹼值達 5.0以下時,正式定義為「酸雨」。例如,若以環保署台北酸雨監測站 1990-1998 年之有效雨水化學分析資料為準,顯示約九成降水天數的雨水pH值在 5.6 以下,而酸雨發生機率則為七成五左右。 酸沈降為一慢性的危害,正點點滴滴的吞噬我們的環境,因為它的傷害是緩進式,常令人失去戒心,事實上,酸雨問題實是不容忽視。酸沈降對環境的影響主要取決於降水離子的成份及濃度,並與受體的中和能力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即使酸沈降的酸度很低仍可能對環境造成傷害。諸多研究顯示,酸雨對水域生態、森林、湖泊、河川、建築物及人體健康等都具有危害性。 酸雨為 二十世紀全球各國所關心的重要議題,它的影響是多方面,包括環境、經濟甚至政治。美國環保署指出,由於美國四季的盛行風向,大多為由西向東或由南向北,使得 SO2 及 NOx 排放量並不多的東北各州,卻有很高的 SO2-4 及 NO3- 溼沈降量,這說明了酸雨的影響是無遠弗界的。 因此,若想完全掌握此一跨域性的空氣污染,並確實瞭解酸雨在台灣本地的來龍去脈,除了應致力於台灣地區本身的酸雨研究外,瞭解及應用世界上其他各國的酸雨研究成果亦屬重要。 亞洲地區諸國中,尤其工業產能較大的大陸、日本及韓國等東亞國家,一則因為距離台灣較近,再者盛行風可能對台灣造成污染物的跨國輸送,值得國人進一步研究。 以季節之分佈來說,夏季多對流性降雨,雨滴比較大,大氣中對流作用旺盛,所以酸雨濃度較冬季和春季低,尤其是如果有颱風來襲時,對流作用最厲害,雨滴最大,所以颱風雨一點也不酸,午後之熱雷雨亦因熱力對流作用和雨滴較大之故,雨水之酸性比較低。但是也有人說,夏季由於暖濕酉南氣流、高溫、日照強等因素之影響,夏季午後雷陣雨也很酸,所以春夏季之雨比秋冬季的雨來得酸。 由環保署全省十二個測站所測得各月PH值之統計表(見表l)來看可知中部之西屯、西部之台西、南部之橋頭和小港等地區,因位居中央山脈背風面,所以冬季有時候酸雨情況比較好。 台東亦有海岸山脈之阻擋,而且春末及冬初東北季風雨比較不明顯,所以春末及冬初,台東之酸雨情況亦比較不嚴重。其他地方各月份之酸雨情況則比較嚴重。也有人統計得知,四月份是全年中酸雨最酸之月份,五月份次之,夏季各月又次之。 台灣地區最早的酸雨研究為中央氣象局於台北氣象站的雨水調查,當時已出現最低為 3.8 的 pH 觀測值。1990 年 4月,環保署始展開全島性、長期性的酸沈降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發生酸雨之情形已很普遍,如果以 pH=5.0 作為判斷酸雨的基準,全台地區降雨發生酸雨的機率為 52%,台北地區則為 85%,高雄地區為 74%,分別都顯著地高於整個台灣地區的統計結果(鄭, 1998),而阿里山發生酸雨的機率為 28%,遠小於都會區發生酸雨的機率,此乃與都會區中之汽機車數及工廠數較多有關,因此造成雨水嚴重酸化的情形。 目前台灣地區的酸雨分布大約是以嘉南平原作為分界,向南或向北逐漸酸化,因而嘉南平原可說是台灣地區雨水尚未酸化的主要地區,另一尚未酸化的區域是台灣南端的墾丁,但僅佔一小部份地區。 行政院環保署依據八十八年一月至十一月台灣地區雨水酸鹼值初步統計顯示,墾丁、太麻里、宜蘭、嘉義、澎湖、台南、阿里山及花蓮等測站其酸鹼值皆大於5.0以上(酸雨定義為5.0),換言之就是沒有酸雨現象,而都會區之台北、中壢、龜山、台中及高雄站雨水雖有酸化,然已逐年改善中,即台北站酸鹼值自八十年的4.27,已逐年上升至八十八年的4.54,改善率達50%,高雄站亦由八十年的4.49,逐步上升至八十八年的4.73,改善率為42%,中壢站則自八十年的4.28上升至八十八年的4.52,改善率達43%,龜山站八十八年為4.5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