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 -借一号文件东风 解城市排涝顽症.docVIP

2016年电大 -借一号文件东风 解城市排涝顽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电大 -借一号文件东风 解城市排涝顽症

借一号文件东风 解城市排涝顽症 ——我市城区排涝现状启思录 去年入汛以来,我市暴雨频仍。其中尤以5月13日雨量最大,中心城区一日降水达157mm,但幸好当时外河水位偏低,城市排水尚可自由出流,所以内渍时间不长幸未成灾。6月23日至24日,两场大暴雨接踵而至,其时湘江已超警戒水位,各排渍站满负荷紧急抽排,但因上游汇流不畅和泵站设备老化等原因,终至抽排不及形成内涝。市内各区出现灾情的有:芦淞区南湖塘社区和南大门市场内渍,水深达一米以上;荷塘区红港路被淹,交通一度中断;石峰区新新家园社区积水,居民出行受阻……全市受灾地段多达7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内涝发生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陈君文书记、王群市长亲临一线指挥抢险,社会各界全力抢险,大大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涝灾过后,市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并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探讨受灾原因和提出治涝方案。市水利局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展开了专题调查,深刻分析城市涝灾的形成,从历史的沿革到现实的制约,从硬件设施到管理模式,一一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找出合理的治涝方案。局长朱剑波在会上坦言:这次暴雨形成的涝灾,给我们水利人带来了太多的警示和启示,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和总结…… 内涝过后的启示 启示之一:开发挤占调蓄水面,地下管网随意改建 一个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只注重它的表面,最多只顾及到它的直接成因,至于更深刻的历史渊源和背景,则易于被忽略。所以就有“明察秋毫,不见舆薪”之说,很容易实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举措,其结果是一时的疼痛虽减,但头病犹在,脚疾依然。众所周知,城市排水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网络工程。南方这次突发性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据水利部通报,县级以上的城市就有一百多座。灾情各有轻重,但原因却大致相同。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指出:“城市内涝的集中出现,暴露出前些年我们的城市建设过于急功近利,过于注重地表。城市建设应该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必须先地下,后地上,打牢根基。一些城市对地下排水建设的投入和重视不足,造成我们的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脆弱。”中国水利水电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表示认同:“城市暴雨洪水的防治是我国防洪体系的一个软肋。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面积的迅速扩张,重地上而轻地下的问题晋遍存在。”同时他还指出:“随意填埋可调蓄涝水的水面、将城区河道改造成道路,挖断排水管,堵塞排水管……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以上专家的分析绝非个案,应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针对我市城市化的加快,挤占调蓄水面、乱建乱改排水管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据市水利局副局长、水电勘测设计院罗海林院长介绍:“这些年我市开发建设往往与水争地,致使城区天然蓄洪水面日益减少,加大了排渍压力。一些开发商看上了城市水面及河港湿地,因这些地段住户少,建筑物不多,开发矛盾少,成本低,利润高。如合泰的原市渔场水面,原为市内最大的调洪水面,也是建宁港最大的天然前池,在被几家房地产开发商逐渐吞食后,不仅建宁港泵站扩建多花了几千万元,而且因前池狭小,再加上泵站上游实施‘盖港建街’后,河港槽蓄量减少,洪水汇流时间缩短,形成洪峰来势过猛。”发生在建宁港流域的状况,在我市其他内港也同样存在。如汽车城挤占了白石港流域最大的天然蓄洪区老坝洪湿地;天鹅湖因半岛、小岛的建设挤占了三分之—水面。这些天然调蓄区的消失,与这次内涝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水面是城市的灵气,也是市民抵御内涝的屏障,珍惜爱护每一寸水面,是市民的期待,也是城市建设者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我市地处山丘区,所存的天然水面原本不多,岂能再让它一片片消失? 除了挤占城市水面,乱改乱建城市排水系统,也是我市房地产开发的一大弊端。请看芦淞区城市建设局灾后总结报告中的一段:“……钟鼓岭龙山路被淹,主要是株洲大饭店改造时,下水改由车站路转建设路、人民路;汉华征用钟鼓岭后占用钟鼓岭主下水道,只留下步行街600mm的下水管道,远远不够株百片区、桥安社区、何家坳分水岭下水容量,沿线住户生活川废水根本无法排进管道。这次造成内涝,估计损失100万元。”又据市水利局防洪科介绍:在我市城市扩容中,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往往不被重视。有的建筑开发商既未经水利部门论证,又未经管理部门批准,随意把区内的排水管道往临近的管网一接了事,致使排水管道日益不堪重负。如上次天元区老陈埠港泵站被淹,致使上游出现内涝,就是在修五桥时,把以往从工业大学开始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从高排通往新陈埠港的雨水,擅自改向流经老陈埠港泵站,造成该泵站抽排不及被淹停机。而其规划中通往新陈埠港的700米箱涵根本未建。 启示之二:排渍设施老化,资金投入不足 纵观我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区管网大多年代久远,不是管径偏小,就是上下游连接不配套,以至排水不畅,中途梗结,以至于一些排涝

文档评论(0)

docin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