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呼吸.ppt
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一般情况下人到了海拔高度2700米左右就会有高原反应,感到心慌、乏力、恶心、呕吐、眩晕、手足麻木等,同时还会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有时每分钟高达30-40次 ) …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按照医学要求,到达高原之后要经过休息,然后再缓慢做动作(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背负20公斤的重物在工作)。 72小时超体力搜救,“救人英雄”被高原反应逼下火线。成都消防特勤四中队指导员刘汇海被送到西宁医院治疗,确诊为急性肺水肿。 肺水肿,两特警被迫撤回成都。 因高原反应强烈,此前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广东救援队将全部撤离灾区,返回广东。 环境医学的研究专家说,一些救援队员此前未进行过专门的训练,也没有阶梯性地进入高原,到达后立即投入到高强度的救援中去,很容易产生急性高原反应。如果出现了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症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及时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去,而且在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放弃治疗,尤其是吸氧。 呼吸 ?1 人的呼吸器官 ?2 O2和CO2的运输与交换 ?3 呼吸的调节 ?4 呼吸对特殊环境的适应 ?1 人的呼吸器官(1) ? 气体的通路 口(鼻) ?咽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软骨环) ? … (15-16次分支) … ?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气体交换处;直径75~300 mm,仅一层上皮细胞,总面积50~100 m2 ) 终末细支气管及之前的通道构成解剖无效腔。 肺小叶 (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1 人的呼吸器官(2) ? 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在肺吹胀时很高,肺萎缩时很低。在肺泡缩小时,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 产生膜压,对抗表面张力(p177,图8-6)。 作用(p178,图8-7):减少每次吸气时扩张肺所作的功;在呼气时防止较小的肺泡萎缩。 ?1 人的呼吸器官(3) ? 肺与胸廓(P175,图8-1) 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 胸膜腔内压 肺泡内压 正常情况下胸膜内液的压力为“负压”;胸膜腔内压也为“负压”。胸壁破损,负压减小或消失时,肺萎缩(气胸)。 呼吸时的压力变化(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1 人的呼吸器官(4) ? 呼吸运动 吸气:膈肌和外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P178,图8-8及P179,图8-10)。 呼气:被动的,依靠吸气肌停止收缩并舒张。(特殊时内肋间肌和腹肌收缩) 胸式呼吸:外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吸气…;内肋间肌收缩引起主动呼气。 腹式呼吸:膈肌收缩,膈下降,吸气…;腹肌收缩引起主动呼气。 呼吸肌(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1 人的呼吸器官(5) ? 肺总量 补吸气量 + 潮气量 + 补呼气量 + 残气量 肺活量 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量。 (安静 6~8 L/min,剧烈运动 70 L/min或更高。生理储备) 肺泡通气量 肺总量和肺活量(自Martini et al, “Fundamentals of Anatomy Physiology” ) ?2 O2和CO2的运输与交换(1) ? 交换途径 O2:肺泡?肺泡毛细血管?血液?组织毛细血管?细胞 CO2:与O2方向相反。 ? 交换方式: 被动扩散 ( 0.3 s) PO2和PCO2的运输与交换 Hypoxic microenvironments in tissues ?2 O2和CO2的运输与交换(2) ?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动脉血含O2:200 ml/L (197 ml与Hb结合,仅有3 ml溶解)。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1个珠蛋白 + 4个血红素(中心的亚铁离子可结合1个氧分子,为可逆结合) 氧容量(Hb携带氧的最大能力;1.39 ml/gHb) Hb与CO的亲和力是O2的200倍(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2 O2和CO2的运输与交换(3) ? 氧-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P184,图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