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doc

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   马克吐温说:“历史并不会重复它本身,但是韵脚却非常工整。”早在18世纪初,英国早早上演了股市泡沫的戏码。此次泡沫被称为南海泡沫事件,后来的“经济泡沫”一词即来自于此。   此事件过程并不复杂。南海公司将自己的股价从120英镑炒到了1000英镑。在股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造富”运动席卷了整个英国,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牛顿(没错就是苹果砸脑袋上那个)、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等等,一系列我们熟知的人物都参与其中。泡沫最后当然有破灭的一天,牛顿在赔了20000英镑后还留下这么一段话:“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一家颇具想象力的公司   1711年,著名的牛津伯爵哈利创建了南海公司,开展英国与南美之间的贸易。公司还肩负着一项重任,即发行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股票,来偿还英国政府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   作为回报,政府同意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这家公司6%的担保利率,并为此提供每年60万英镑的利息。另一方面,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印度货物、丝绸、烟草、鱼翅及其他商品实行永久退税政策,并赋予公司南海贸易的垄断权。   南海公司最具想象力的潜力,是可能去南美洲东部海岸开采金矿银矿,无尽的宝藏就在大海的另一头,人人似乎都听说过。只要英格兰的船只到达秘鲁和墨西哥,那边的金银就能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   一则传言更为公司打开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西班牙准备放弃智利和秘鲁的四个港口,而南海公司则会获得这四个港口的使用权。   这个被称为“牛津伯爵的杰作”的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股票在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一路上涨,开始了它的造富运动。   事实上,西班牙从没有过放弃港口这种想法,只是允许英国通过它控制的港口向其殖民地运送黑奴,期限30年。每年英国可以运送一次货物,而且严格限制了船舶的吨位和货物的数量。西班牙则对这些货船收取25%的利润,剩下的利润再加征5%的所得税。   1717年,英国的货船才开始了第一次航行。第二年,英国与西班牙断交,贸易也终止了。   当然,这些真实信息都被公司和政府隐瞒下来,向公众公布的都是好消息。公司还煞有其事地公布了一份清单,上面列满了南美那片海岸沿线所有港口的名称,好像那里的港口都被公司控制了一般。   股价疯狂上涨   1720年,国家公共债务达到了惊人的3100万英镑,南海公司适时提出了购买这些债务的建议。在建议中公司要求发行的新股利率为5%,到1722年以后降为4%。议员们对此欢欣鼓舞,并开始准备议案。伦敦各大交易所陷入空前的亢奋之中,南海公司的股票一天之内从130英镑涨到300英镑。   两个月后议案得到下院的批准。与此同时,董事会主席约?布朗(John.Blunt)对公众展开了宣传攻势,《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为公司撰写了宣传册。   流言也纷纷出笼。比如南海公司将被授权于西班牙所有的殖民地进行自由贸易,波托西拉帕兹那个地方埋葬着丰富的矿藏,英国的银子将像铁一样充裕。英国生产的棉花和羊毛将换来墨西哥人全部的金矿……总之,在南海股票上每投资100英镑,年末将获得超过百倍的利润。   流言的出处已无从得知,但是约翰?布朗给上议院、下议院送了不少股份,以保证议案的通过。而且他十分清楚,只有将增发的股票卖出去,这笔买卖才做得成。   对上,他对管理政府的贵族和国会议员承诺“只要股价上涨他们就能兑换现金”。对下,他提出了18世纪的次级贷款:首付10%,剩下的部分以10%的利息分四年支付。   现在,每个人都想参与进来了。股价被炒到了400英镑。   《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写道:我向来自伦敦的人们询问,他们在那里信仰什么?他们告诉我,是南海公司的股票。   上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通过了议案,同一天得到了英国国王的御准。这一天,英国举国上下都跌入了股票造富的美梦中难以自拔。   短短一个月,股价到了500英镑。这时,近三分之二享受政府福利的人购买了南海公司发行的公债。四天后,涨到了800英镑。   再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南海公司施展浑身解数,终于把股价炒到了1000英镑。   泡沫破灭的前兆   举国造富的过程中,人们对财富暴涨的渴望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理智。这时无数的骗子开始出现,有的骗局荒谬可笑到极点,让人不禁有“麻烦你说的像样一点”的想法,就是这样的骗局,也骗走了无数人的财富。   比如有一个计划的标题是“一家有着绝对优势、能带来巨大利益的公司,但是无人知晓那是什么”,几十位可靠的证人言之凿凿保证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样的一个局就能骗到不少钱。   另有一个骗子发布了一份募股说明书,声称自己设计的一个项目急需50万英镑的资本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