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PLC五层电梯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绪 论 电梯雏形是公元前1115年至1079年之间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辘轳。185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梯诞生了。在德国柏林,人们制成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电梯——用电动机拖动提升带动一只木匣子,也就是最原始的轿厢上下运行,既没有客梯,成功地将蒸汽机技术应用于垂直输送工具。但是,根本问题是这些升降梯没有安全装置。 后来美国人奥迪斯研究出一种用于导轨,也没有任何安全装置。该电梯用来运送粮食与其他物料。以后,在美国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电梯的安全装置,在升降梯的平台顶部安装一个货车用的弹簧及制动杠杆,升降梯两侧装有带卡齿的导轨,起升绳与货车弹簧连结,轿厢以其自重及载荷拉紧弹簧,并使制动杠杆不与导轨上的卡齿啮合,以使轿厢能正常运行。一旦绳子断裂,弹簧松弛,制动杠杆转动并插入两侧制动卡齿内,轿厢停于原地,避免下滑,以保证安全。1857年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问世,为不断升高的高楼大厦提供了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1889年奥迪斯公司在纽约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力驱动蜗杆减速的电梯。这一设计思想为现代化的电梯奠定了基础,他的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纵观电梯的发展,电梯控制技术大体可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司机控制(手柄开关控制)、按钮控制、微驱动平层控制、集选控制、交流双速控制、直流变压调速控制、交流调速控制和电脑控制。而目前,电梯控制技术正向高性能方向发展。就现在来说,控制技术向高性能发展的电梯主要有:可控硅供电直流高速电梯,交流调速电梯,VVVF控制的交流高速电梯,电脑控制电梯。 我国的电梯事业也从无到有。解放前,我国没有电梯制造业,只有美国奥迪斯在我国设有维修点。当时,我国约有2000台电梯。193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安装的两台单人自动扶梯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自动扶梯,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台自动扶梯。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建立了上海电梯厂,开始生产电梯。以后,随着电梯行业的发展,我国有14家电梯厂能生产客梯、货梯、医用梯及杂务梯。1959年,上海电梯厂生产了我国第一批双人自动扶梯,用于北京新火车站。1976年,上海电梯厂生产了我国第一批100m长的自动人行道,用于首都机场。电梯行业蓬勃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目前我国已有电梯生产厂200余家,可以生产各种类型的电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立多家合资企业:如中国迅达、上海三菱、天津奥的斯等电梯公司,使我国的电梯制造技术大大提高,在控制技术和驱动技术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梯制造业40余年走完了国外100余年的路程。 第2章 PLC可编程序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二进制逻辑运算为主的、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控制器,后来发展成为具有各种接口,且通讯功能和 软件能日趋完善的工业控制器。为与个人计算机区分,可编程序控制器一般简称为PLC。 PLC与单片机等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全系统采用模板化标准结构;针对生产过程的系列化I/O接口模板,能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越来越丰富的智能接口模板;模块化软件和面对普通电气人员的梯形图编程语言;系列化产品形成,同系列不同型号间联网容易;适应工业环境,安装维护容易;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系统组成灵活,易扩充,易更新;便于在线调试修改;性能价格比随系统的扩大而提高,投资比例随生产对象的扩大和复杂而降低。 自1969年PLC诞生至今,PLC已经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从1979年开始制定PLC标准,且每隔2~3年审议一次。 2.1 基本组成 虽然PLC的制造厂家很多,其系列型号琳琅满目,但一般而言,PLC的基本组成可用图1表示,由中央处理器单元(CPU板)、输入接口部件、输出接口部件、输出接口部件和电源部件等四部分组成。 图1 PLC基本组成 CPU板是控制器的核心,许多厂家的PLC的都采用单片机作为CPU板,其内部一般包括CPU单元、储存起去、内部I/O通道等。为了减少对机内单片机内存容量要求的压力,许多PLC的CPU内部除数据存储器外,其程序储存器通常仅储存PLC系统管理程序,而用户程序则采用单片机片外扩展的方法来解决。 输入输出(I/O)部件是连接现场设备与CPU板之间的接口电路。由于PLC要满足工业生产现场恶劣环境的要求,I/O部件通常需要针对工业环境等实际情况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设计,以满足抗干扰方面的要求。 电源部件为PLC内部其他各部件提供合适的电压稳定的电源。从结构形式上看,PLC可分为整体形式结喉和模块形式结构。对于整体形式结构,四个基本部件部分安装在同一机壳内;对于模块式结构,四个基本部件各自独立封装,成为独立的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机架和总线连接。小型PLC一般为整体式结构,大、中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