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拟胆碱药 抗胆碱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局部麻醉药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局部麻醉药 麻醉药的分类 全身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乙醚,NO,氟烷) 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丙泊酚,氯胺酮) 局部麻醉药 阻断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在口腔、眼科、妇科和外科小手术中暂时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 氨基酮类(达克罗宁) 氨基醚类(普莫卡因) 氨基甲酸酯类(卡比佐卡因) 脒类(非那卡因) 1. 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 4-氨基苯甲酸- 2- 二乙氨基 乙酯单盐酸盐 4-Aminobenzoic acid 2- diethylamino -ethyl ester monohydrochloride 1.1 来源 1532年 秘鲁人通过咀嚼古柯树叶来止痛 1860年 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到一种生物碱,命名为可卡因(cocaine) 1884年 作为局部麻醉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1.1 来源 Cocaine具有成瘾性及其它一些毒副反应 简化结构,寻找更好的局部麻醉药 水解掉苯甲酸,或 用其它羧酸代替苯甲酸成酯,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说明苯甲酸酯的重要 去掉甲氧羰基活性保留,说明甲氧羰基非活性必需 1.1 来源 简化结构,寻找更好的局部麻醉药 简化莨菪烷双环,活性保留,说明莨菪烷双环结构非必要 1.1 来源 简化结构,寻找更好的局部麻醉药 在1904年得到 Procaine 1.2 理化性质 稳定性 芳伯胺基易被氧化变色,温度升高、紫外线、氧、重金属离子等均可加速氧化。 注射剂制备中要控制pH和温度,通入惰性气体,加入抗氧剂及金属离子掩蔽剂等稳定剂。 1.2 理化性质 反应性 Procaine显芳伯胺的反应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 加碱性β-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化合物,可用于鉴别反应 1.3 体内过程 代谢 从局部组织吸收进入血浆后,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 注射时加入适当的肾上腺素 ,减慢吸收,延长作用时间 1.4 Procaine的结构改造 (1)增加脂溶性,局麻作用增强 1.4 Procaine的结构改造 (2)增加酯键位阻,作用时间延长 1.5 Procaine的合成 2. 利多卡因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一水合物 2- Diethylamino -N- 2,6-dimethylphenyl acetamid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 2.1 来源 1936年全合成异芦竹碱,发现一个中间体有麻醉作用 1948年利多卡因上市 2.2 体内过程 代谢 酰胺键比酯键稳定 且酰胺键两个邻位上均有甲基取代,有空间位阻,从而不易水解,体内酶解的速度比较慢 比普鲁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同时毒性增大 2.2 体内过程 代谢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1 作用机制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1 作用机制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1 作用机制 局麻药 pKb决定该药的起效,pKb越接近生理pH 7.4 ,则起效就越快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2 结构骨架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2 结构骨架 亲脂部分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2 结构骨架 中间部分 3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3.2 结构骨架 亲水部分 * * Cocaine 古柯树叶 可卡因 爱康宁 托哌可卡因 可卡因 可卡因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 + Lidocaine 异芦竹碱 中间体 普鲁卡因 Lidocaine * *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