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与思想。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课下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3、把握文章的寓意。 《庄子》与《郢人》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的,“外篇”的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郢人》是《庄子·徐无鬼》这一长篇中的一节。“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由十余个不相关的故事组成,并夹带少量的议论。全篇内容很杂,中心不明朗,故事之间也缺乏关联,但多数是倡导无为思想的。课文所选部分主要写庄子对惠子的怀念。 顾谓从者曰:顾,回头看。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垩:白色的土,可用来粉饰墙壁;漫:通“墁”,涂抹。 使匠石斫之:砍,削。 听而斫之:听信,听任。 郢人立不失容:改变神色。 尝试为寡人为之:试验。 臣则尝能斫之:曾经。 臣之质死久矣:对象,搭档。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二) 翻译 课文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3、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什么? 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2、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朗读句子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兮若江河 知音难求 文章结构 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善”:好。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高山流水(遇知音)。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合作探究 主题思想 《伯牙善鼓琴》通过讲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故事,表现朋友之间心灵相通的深情厚谊。 *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郢 人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作者简介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轻舞飞扬、飘然快乐。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后,庄子对于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感到惊奇诧异。仔细想想竟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庄周梦蝶 郢( )人 垩( ) 斫( ) 寡( )人 峨峨( ) 辄( ) 卒( ) yǐng è zhuó gu? é zhé Cù 掌握字词 庄子送葬,过 惠子之墓,顾 谓从 者 曰: “郢 人 垩 漫 其鼻端 若蝇翼, 使匠石 斫 之。 匠石 运斤 成风, 听而斫之, 尽垩 而鼻 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庄子送葬, 经过惠子的墓地, 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楚国人 用白色的土 涂抹 他的鼻尖, 像苍蝇的翅膀, 砍尽白色的土而鼻子却没有受伤。 让石匠人用斧子砍削白土。 石匠人挥动锛子像疾风一样掠过,(楚国人) 听任他砍削白点。 楚国人站(在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