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融化“贼”心(无水印)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毛帅 一、小偷小摸的严重危害 二、动机及心理成因 三、如何处理小偷小摸问题 四、如何防范小偷小摸问题 一、小偷小摸的严重危害 一是小偷小摸为世人不耻,既有悖军人道德又败坏部队声誉。 二是小偷小摸是害群之马,既干扰正常工作又影响内部团结。 三是小偷小摸乃短视之举,既沾污个人名节又葬送美好前程。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教育缺陷。 第一,家庭不是正面引导、教育子女积极上进,反而过分溺爱,随意满足子女的不正当要求,甚至包庇、纵容子女的错误言行和好吃懒做的习惯,将社会不良风气灌输给孩子,刺激子女不劳而获心态的发展,逐渐养成好逸恶劳、偷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这常常是导致产生偷窃行为的重要原因。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教育缺陷。 第二,家庭教育功能失调或方法不当。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态度简单粗暴;或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稳定、不完整,疏于对子女的正面教育,影响子女的情绪、思想、言行,致使其流浪街头,结交坏人染上偷窃恶习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 1、家庭教育缺陷。 第三,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培养。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2、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3、入伍前受小群体“亚文化”的不良影响 社会心理因素 贪图享受、吃喝玩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好面子。 吃饭要去星级饭店,抽高档烟、喝高级酒、穿名牌服装,出门动辄打的,与异性乱交往。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 1、侥幸心理的驱使 侥幸心理是对客观事物主观、盲目的幻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却抱着不一定被人发现的心理活动去干犯罪的勾当。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 2、薄弱的自制力 一种是经不住物质引诱 一种是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一念之差乱伸手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 3、错误的人生观 偷不到是你的,偷到手就是我的; 盗窃也是“劳动”,既是脑力劳动, 也是体力劳动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 4、恶习 二、动机和原因分析 个人心理因素 5、精神病或心理变态 一部分人的偷窃行为是由于患有一种名叫“偷窃癖”的精神病或心理变态。患有“偷窃癖”的人反复多次实施偷窃,但动机均不明显,既不是因为喜爱所盗之物,也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或物品的经济价值,不过在行窃时常伴有愉快或满足的心理感受。 三、发生小偷小摸事件后如何处理 一是迅速上报情况 二是要保护好现场 三是查清问题,控制影响 四是做好善后和稳定工作 三、如何处理小偷小摸问题 【保护现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犯罪现场”。每一个人在自己了解的基础上应经常对干部、战士、职工、家属进行保护现场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保护现场的方法,自觉做好保护现场工作,为侦察破案创造有利条件。在警戒保护现场时,不要接触可能留有犯罪痕迹的门窗部位,不要随意进入室内,更不能翻动室内物品。 三、如何处理小偷小摸问题 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决不要随便从正面突破,而要利用行为人大多是初犯,心理素质比较差,不具备反侦察能力,采取迂回的方法去突破会取得好效果。有时对一些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不要捅破窗户纸,给其余地,达到更好的效果。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纸里包不住火,雪里埋不住尸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四、如何防范小偷小摸问题 谨 记 * * * *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