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灸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观察.doc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灸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9例,按首诊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周一、周三、周五就诊者,对照组为周二、周四就诊者,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灸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结合针灸中药治疗,7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显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灸中药治疗能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显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灸; 中药;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04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5.023 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起病突然,常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蹙额、皱眉、露齿、鼓腮、闭目等动作困难,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露晴流泪、额纹消失、鼻唇纹变浅,部分患者初起可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临床可将此病分为3期:急性期(发病1~7 d)、静止期(发病8~14 d)和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神经损伤后数小时内,神经元胞体、轴突、髓鞘、末梢感受器等将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损伤的轴突胞体肿大,尼氏体溶解,轴浆内细胞器肿胀溶解,微管微丝断裂,随时间延长损伤加剧[1]。所以急性期的正确有效治疗对面瘫的预后非常重要,而延迟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差,后遗症越明显,虽然也能改善症状,但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原因是单侧面神经因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长期水肿压迫神经纤维的损伤脱髓鞘病变已经不可逆[2]。笔者所在科室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针灸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对此方法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9例,均在1周之内前来就诊,将患者按首诊时间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周一、周三、周五就诊者,对照组为周二、周四就诊者。治疗组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8~69岁,平均(36.8±9.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平均(35.8±9.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患者发病1周内,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患者单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闭眼困难、露睛流泪、眨眼功能减退、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鼓腮困难,不能吹口哨,喝水时口角流水,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部,或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无耳聋、耳鸣。神经电图显示患/健侧面神经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比 60%;患侧瞬目反射早反应、晚反应未引出或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显示未出现失神经肌电位,主动运动单元存在。 1.3 排除标准 诊断为中枢性面瘫者,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如:Guilliain-Barre综合征、脑桥病变、小脑脑桥角损害;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骨骨折等面神经邻近部位的病变,以及腮腺炎、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茎乳孔以外的病变。神经电图显示患/健侧面神经最大CMAP波幅比≥60%;肌电图显示未出现失神经肌电位,主动运动单元消失。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1)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次/d,连续7~10 d,操作方法:以右侧为例,患者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稍伸展颈部,令患者微张口,以消除肌紧张。在胸锁关节上方2.5 cm,正中线外侧1.5 cm处,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所在,其尾侧1.3 cm为穿刺点(即第7颈椎横突所在)。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内缘,把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在穿刺点处用5号或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2~3 cm,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已达第7颈椎横突基底部,退针0.2~0.4 cm后固定针头,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或阻滞液5~10 ml。穿刺时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如未触及骨质而出现上肢放散感,说明进针过深,已经从横突间穿入,应调整针的方向后再行穿刺。(2)针灸处方:合谷、风池、太阳、颊车、地仓、牵正、阳白,随症选穴: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人中,目闭不合加丝竹空、睛明,偏头痛加头维、率谷。进针方向一般为直刺和斜刺,深度0.5~1.5寸,不用电针,留针30 min。(3)中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