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独生父母的艰难成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后独生父母的艰难成长.doc

80后独生父母的艰难成长    独生父母,即独生子女成长为父母。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相继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式从孩子变成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未来10年,随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由第一代独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庭将超过1000万个。    有人担心,80后独生父母自己还是垮掉的、自私的、没有责任的一代,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有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是更重教育、更重自我、更具公民精神的一代。    宠辱之下,80后独生父母冷暖自知。   我要给他最好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80后独生子女的童年尽管衣食无忧,但大多也刚够温饱,或略有丰余,可到他们做父母的今天,已完全不同了。    汪琳,1981年的独生女,成长于湖北省某三线城市,小时候的玩具是自制的沙包、跳青蛙、泡泡胶,学校门口有5分钱一份酸梅粉、炸米条、搅糖。她只有两个布娃娃,坏了也舍不得扔。工人父母的家里干净而节俭,很少有零食,她偶尔会偷吃罐子里的冰糖。爸爸自制了棋谱,教她下象棋――父母并非不重视教育,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靠长辈口传身授。    如今,汪琳自己做了妈妈。与自己仍清晰记得的童年相比,她感慨女儿成长条件之优越。吃的是送到家门口的有机蔬菜,奶粉全是海淘,玩具书本堆成了小山。婴儿时每月单尿不湿,就要花掉1000多块钱。最近女儿最新看上的一个“玩具”是自制冰淇淋机!    对女儿的要求,汪琳尽量满足。或多或少,这也是她自己的心理补偿。汪琳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一年级时,同学请她吃了一颗大白兔奶糖,她一直想再吃第二颗,但懂事的她不会主动向父母要求。长大后,她每天都会给自己买点心、饼干、蛋糕,直到女儿出生之前,“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喜欢零食,但就是要吃。这是因为我小时候的口欲没有得到满足”。汪琳分析说。现在,她会给女儿买巧克力、薯片。    家在上海的朱媛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09年生了老大Coco后,她就全职在家带孩子,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Coco一岁起,就上早教中心。每天9时―下午3时,上顶尖的国际双语幼儿园;此外,周一画画,周二思维课,周三音乐,周四芭蕾,周五游泳,钢琴、合唱也在计划中。朱媛希望,将女儿培养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    可能是自己吃过苦头,许多家长并不会给孩子灌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必要的吃苦教育是可以的,未必大富大贵,但孩子要“富养”(尤其是女孩子)。80后独生父母决不吝于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独生父母个人取向更明显    “我的小孙女就像这个家的小主人似的,歪着头,面对着外孙子,用小手指着我,大声介绍说:‘这是我的爷爷!’然后,又用小手指着她奶奶,‘这是我的奶奶’!她特别加重了‘我的’两个字,意思是向她的小表弟郑重声明,这爷爷、奶奶是‘我的’,不是你的,跟你没有关系,你可甭想把我的爷爷、奶奶抢了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赵忠心,在博客里记录了发生在家中的这桩家庭趣事。    这事引起他的担忧。他自己有一儿一女,小时候从不这样争来争去。孙女一个人在家时,也不这样说。只等到孙女、外孙两个独生子女到了一起,才反映出独生子女“独占”“独霸”“独享”的典型心理特征。他担心“如果不纠正过来,将来怎么融入社会群体?”    作为家里绝无仅有、不可多得、独一无二的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向来以“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脾气大”为人诟病。换一种视角,这也说明独生子女更注重自我、愿意表达,捍卫个人利益。    2005年,包蕾萍研究员对上海市1828个学龄前儿童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36个指标中只有5个指标,独生父母与非独生父母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条就是,“相比较非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个人取向更为明显。例如,当事业与生育孩子发生矛盾时,近 1/ 5 的独生父母表示会考虑暂时不要孩子。”    上海思南路幼儿园教师施慧法告诉记者,她的班上,有一位小孩子喜欢吃虾。有意思的是,如果是爸爸妈妈烧虾,就会按照人头数平分,一人几个,大家都吃;如果是爷爷奶奶烧,就会说自己不喜欢吃,或是吃过了,只看着孩子吃。她觉得这是因为,“80后父母也是被宠大的一代,讲究‘你有我也有’,而不会像祖辈那样牺牲。”    但她同时发现,80后独生父母只会“共享”,却不会“分享”。让孩子带一大包糖到班上分给同学吃,每个家长都愿意;但是,如果东西只有一样了,比如动手工具只有一套,或者两个孩子都想看同一本书,这就涉及到先后顺序,谁先谁后?父母和孩子就都不乐意了――他们都希望自己是独有的那一份儿,都不希望落于人后。   更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70年代,来接孩子的家长一般会问老师,‘孩子今天乖吗?’现在不一样了,家长会问孩子,‘你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