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移情.doc
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移情
摘要:利普斯的移情说揭示出了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移情现象,移情是审美活动当中的一种情感移置现象,产生于联想与心境两个心理因素,它赋予审美客体于生命、情感,最终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关键词:利普斯;移情;美感;距离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山川明月,草木云霞,飞禽走兽,流水落花等等本是无情之物,然而,奇妙的是,这些无情物在诗人、作家、画家等艺术家的眼里亦或是笔下,明月可托情,草木有忧乐,春风寄愁苦,流水似浓愁,落红叹流年等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自然何以为美?因为自然处处表现了人的生命与活力,自然本无情,为什么又处处像有人的生命与活力呢?因为移我情于万物的原因。”
一、移情是审美活动中的情感移置现象
移情是审美活动当中的一种情感移置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审美主体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时,把自己的情感心境,意志与人格等等移注到对象中去,使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生命与意义,美学中把这种情感的移置现象称之为移情作用或审美移情。朱光潜先生这样解释道:“移情是人们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本身的境地,把原先毫无情感意志的对象看成是具有情感的对象,人将自己的情感移注到对象当中,由于自己受这种错觉的影响,就会和对象产生共鸣,产生同情的现象。”移情现象在中外的美学研究以及艺术创作过程中每每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作为一种朴素的感受,并没有形成理论。“移情”理论最初是由德国美学家费肖尔提出的,他认为“人把自己外射到或感入到自然界的事物当中”,这种现象就是后来他儿子命名的“移情作用”,也就是“把感情渗透进事物里面去”。
特奥尔多.利普斯是移情说的灵魂人物,有“美学上的达尔文”之称。利普斯认为审美欣赏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欣赏,当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那些对象上时,使对象更加贴近我们的生命,变得容易感觉。在这里利普斯举了很多事例来证明分析移情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古希腊多立克式的石柱。众所周知,多立克式石柱下粗上细以便支撑其沉重的顶盖,对于这些由大理石堆砌的石柱,本是一堆没有生命气息的坚硬物质,然而,如果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就会深切感受到它所散发出来的活泼生命力,如此生动,如此震撼。如果我们纵向看石柱,就会有一种耸立上腾的感觉,仿佛石柱自己在不断上升,以努力克制顶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转换角度,如果我们从水平方向看石柱,又会有不同的感受,由于顶盖的重大压力,石柱在水平方向不断延伸,以持续积聚力量,凝成整体。这两种不同的感受是石柱自己特有的活动,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它的力量,因而产生了移情作用。同时,这种移情作用是直接的、简单的,我们并不是经过反思才感触到石柱的生命,这是一种无意识的、非理性的行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如果我们继续挖掘,这种移情作用也会更为深刻。石柱那种在重压下依旧不屈不挠、昂然挺立的顽强姿态在深深感动我们的同时,也鼓舞我们勇于去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激发潜在的动力。通过移情作用,审美主体使对象成为了主体情感依托的载体,这样主体与客体之间由对立转变为了统一的关系,而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审美主体,最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利普斯“移情说”的绝对化
利普斯的移情说揭示出了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移情现象,指出审美主体的情感态度对审美欣赏的重要性,这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他把移情作用看作一切审美活动的规律,就把它绝对化了,实际上,并非任何审美活动都包含了移情作用,就好比我们在欣赏一朵美丽的花朵时,并不是因为它产生了移情作用我们才感到它的美,因而美感并非是由移情产生的。朱光潜老先生说得好,如果我们用理智的观点来看,那么移情就是一种错觉。但是,如果没有它,这个世界就像一块顽石,了无生气,而这块没有注入生命气息的顽石,是无法激起人们强烈的美感的。自然物的某些外在形式美也可以直接令人感到愉快,然而,这种美感大致上仍旧是表层的,被动的,很难达到心动神摇,荡气回肠的境地。而当你将自我感情转移到对象事物上,不仅会感到客观对象有了生命,有了人情,而且这种生命与人情同时又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感情,真正做到了自己与自然的合而为一,我即自然,自然也是我。人们在日常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尤其是对自然山水的感知、理解乃至把握,其实就是在进行“人化”,更确切的说是进行着某种“个人化”,通过把自己特定状态中的情感灌注进去,从而使客观事物染上了个人的主观色彩,也正是因为主观对客观的心理改造,形成了客观事物的美的魅力。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情世界,即便是对同一事物,人们各自的所移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因而美感的程度、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莎士比亚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恰如其分的概括了这个意思,“各自的生性具有各自的娱乐,各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独有的欢乐”。
移情虽然不等同于美感,但它却能够强化美感。通过移情,人与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J51T 140-2020 四川省不透水土层地下室排水卸压抗浮技术标准.pdf VIP
- 中级无机化学(第二版)全书课件电子教案汇总.ppt
- 船舶保安员Z09_5384-航海知识.doc VIP
- 海尔管理案例分析.doc VIP
- DBJ51T 246-2024 四川省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护壁技术标准.pdf VIP
- (高清版)-B-T 28053-2023 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pdf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8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与功率课件.ppt VIP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pdf VIP
- IEEE 1188-2005国外国际标准.pdf
- 安装、调试及验收方案,安装、调试及验收方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