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细菌 细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一)、球菌:球形和近球形球菌分裂繁殖后产生的细胞通常保持一定的排列方式。 1、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独立存在,如尿素小球菌Micrococcus.ureae。 2、双球菌: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成对排列,如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l。 3、四联球菌:一个细胞经二次相互吹垂直的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排列形成,如四联小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 第一节、细菌 4、八叠球菌:一个细胞经相互垂直的三次分裂而形成的立体状排列方式,如尿素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 5、链球菌:分裂后的细胞排列成链状,如乳酸链球菌Straptococcus lactis。 6、葡萄球菌:细胞分裂不规则,分裂后的多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但是,无论何种排列方式的菌均有游离菌体存在。 第一节、细菌 (二)、杆菌: 杆菌在细菌中种类最多,各种杆菌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长宽比大,有的小,有的两端钝,有的平头,有的尖。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形态和大小均具有相对稳定性。 从排列方式看,有链状、栅状、“八”字型;有的杆菌可形成分枝,如分枝杆菌;有的呈鼓槌状,如棒杆菌;有的呈梭状,如芽孢杆菌。 第一节、细菌 (三)、螺旋菌与弧菌 细胞形状呈弯曲状的细菌通称为螺旋菌,根据弯曲程度不同分为: 弧菌:其弯曲程度不足一圈或呈弧状,如逗号弧菌(Vibrio comma) 螺旋菌:菌体迴转如螺旋,弯曲在一圈或一圈以上。螺旋菌具有坚硬的细胞壁,菌体较硬。 第一节、细菌 细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培养时间、营养状况、营养物质的成分及含量、菌龄、pH值的不同菌体形状均发生变化。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在显微镜下经测微尺测量而得的。一般长为1-5μm,宽0.5-2μm,螺旋体一般为0.5-μ2m。 第一节、细菌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第一节、细菌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及各种细胞内含物组成,有些细菌还有类脂,粘液层,有的有鞭毛、芽孢。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是包在细胞表面的较为坚韧而略带弹性得结构,细菌细胞壁约占体重的10-25%,G+(革兰氏) 20-80nm,G- (革兰氏) 8-10nm。 第一节、细菌 1、功能: 1).保持细胞的一定外形,控制防止渗透压的破坏; 2).壁上某些化学成分与细菌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感染性有关; 3).固定和支撑鞭毛,保证其作用; 4).控制化学物质进出。 第一节、细菌 2、组成和结构: 细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胞壁酸。 肽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及短肽聚 合而成的网状分子结构。 酵母菌:主要成分为葡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几丁质 霉菌:几丁质 第一节、细菌 3、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特有成分: 1).垣酸,又称磷壁酸或磷壁质,是G+细菌特有的成分;垣酸是磷酸二脂链结合于肽聚糖的胞壁酸上。 2).胞壁酸 3).D-型aa 4).二氨基庚二酸 第一节、细菌 4、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是细菌最常用的染色法之一,方法是: 1).草酸铵结晶紫染 2).加碘液媒染,细菌着色。 3).酒精脱色 4).蕃红或复红(碳酸复红)染色 结果分两类: 1紫色菌:经酒精脱色后紫色不褪为G+ 2红色菌:经酒精脱色后紫色褪掉为G-。 G- 与G+细菌主要特征比较: 第一节、细菌 5、原生质体与球形体 以适当方法,如溶菌酶除去G+细菌的细胞壁,剩下的部分就是原生质体。 而G-细菌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生物质未除去,所得的部分为球形体。 第一节、细菌 (二)、细胞质膜(cell /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膜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柔软而有弹性的薄膜,经质壁分离后的细菌细胞用中性或碱性染料染色,可看到质膜。 1.组成与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