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月二十三“燎干”初探.doc
正月二十三“燎干”初探
摘 要: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现象的积淀。“燎干”这一风俗是出于除病驱邪的目的。但因其处于陕、蒙、宁、甘地区,农牧交错地带,历史上先后在这里生活过的民族众多,相互交流融合,故“燎干”风俗深受汉族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燎干;瘟疫;火崇拜
小时候,家乡的孩子关于春节的记忆,除去新衣、美食和炮竹之外,还有一个让所有孩子都又爱又怕的活动,即正月二十三的“燎干”。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干!”这是家乡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歌谣。每当正月二十三的夜幕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点一堆篝火,把衣服、被褥、枕头等在火上烤,边烤边说:“燎百病,燎干净,满年四季不生病”。小孩跳跃篝火,既欢且乐,祈求吉利。老一辈的人们认为一年中的晦气会被熊熊火焰燎干净,通过让火燎灾,驱瘟,以此期盼一年顺心如意,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而随着这一天“燎干”的结束,这个大年算是真正过完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完全了解“燎干”的寓意,“跳跃火堆”这一具体行为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其后所隐藏的文化风俗意义,可能连老一辈的人们也不能清楚明白的说明“燎干”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们只知道是“老古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以为,“岁时风俗”的魅力大概在此:对于传承的理所当然的笃定。
所谓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燎干”这一风俗习惯在内蒙古并不常见,仅见于河套地区及鄂尔多斯高原一带,然而却在宁夏、甘肃一带十分常见,并与陕北在正月十六进行的“燎百病”十分相似,而且在榆林个别地方也有“燎干”的习俗。这一渊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与陕西、宁夏、甘肃交界,地理位置的关系,使得这些地方的文化交流极其频繁,相互影响。其次,这与中国古代大规模的移民屯垦有直接的关系。秦时,蒙恬北逐匈奴,在匈奴退出去的地方设置郡县,同时将内地人口迁徙到河套九原郡屯垦。汉时,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曾多次“募民迁徒塞下,屯田筑城”等。 移民实边的结果之一就是更加剧了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很多移民留在这一带地区生活,很多生活在鄂尔多斯西部区的汉族,追溯其祖先,多是陕北籍。
“燎干”之“干”是一种疾病,俗称瘟神,它或是一种怪物,或是一些不吉之物等。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及医疗条件的低下,瘟疫一旦发生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据《安定县志》记载:“崇祯四年(1631 年)秋,安定大荒人畜疫死无算”可见瘟疫对于社会的危害之大。迫于对瘟疫的恐惧心理,人们往往靠祈神来驱除邪恶,寻求保佑。明清时期,陕北民间的祈神驱邪活动极为活跃。据《横山县志》载,仅横山一县就有寺庙上百座,且多为祈神驱邪之用。如,城隍庙,每逢三月、八月,便设坛祛灾瘟。“燎干”亦是一种祛除瘟疫的仪式性活动。且其举行的日期在正月二十三,大地复苏,节气交替,这时正是疾病最容易流行的时间。
至于“燎”,《说文解字》:“防火也。从火??声。力小切。”这也就是说,“燎干”即通过火来祛除瘟疫。人们为什么要选用“燎”一方式祛除瘟疫?我认为这是古人出于对火的崇拜。在远古时代,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人们对世界上的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因而对自然界一些事物产生了崇拜。其中,火,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把火当成一种法力无边的神灵,并形成相应的崇拜仪式,就叫火崇拜。自从人类发现火,人们对这种能带来光明,带来温暖的东西十分崇拜,火被赋予特殊的功效,火既然能驱散黑暗,就能驱散魔鬼。浙江吴江一带,在夏秋之交有个放水灯节。人们把内放火烛的水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据传能除瘟鬼。而且,在原始社会还未发现和使用火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差,常常饥寒交迫,易生百病。自从有了火之后,人类吃上了用火烤熟的食物,又有了光明和温暖,减少了疾病的滋生和瘟疫的流行。大概火崇拜中的这种象征就是源出于此,使人们形成火能消百病的原始思维。据此,陕北民间也认为火是一种特殊力量的神,可以除病驱邪、洁净万物。.陕北人对火的崇拜表现在很多场合:有的地方正月十五燃火,谓“神火”;正月二十三燃火,谓之“鬼火”,正月三十燃火,谓之“人火”,大人小孩在火堆上跳来跳去,谓之“散灾”。可见“燎干”仪式,正是出于此,以火来祛除瘟疫。另外,孙卫春在 《陕北燎百病风俗的地域含义探析》中认为, 陕西省延安一带,在正月十六傍晚举行的跳火活动,传说凡是跳过火堆的人,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