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行的没落 风光时日薪过万 落难时生活不能自理.doc
武行的没落 风光时日薪过万 落难时生活不能自理
一个称职的武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简单来说八个字:技、器、拳、车、威、火、替、杂。指的是武行要包揽特技,武器、功夫设计,要会飞车,吊威亚,枪械、爆破等高难度动作,还要能当替身,也能干杂活。 武行的黄金时代 “龙虎武师”、“X家班”
在香港电影历史上,武侠、功夫片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支。早年的香港影坛把出身武术行当、后参与电影拍摄的武师叫做“龙虎武师”,到后来,这一称谓逐渐变成了“武术演员”或“武行”。他们常以明星的替身身份出现,有时甚至男扮女装,吊在半空飞檐走壁,做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回旋踢;有时变成打手甲或者劫匪乙,从高处跳下,或遭到重击后飞出、落地,将桌椅砸烂。
遥想香港武侠、功夫片辉煌的上世纪60年代,大导演胡金铨的《大醉侠》开新派武侠片之先风,张彻的《独臂刀》为香港影坛首造百万票房奇迹,彼时作为张彻御用武术指导的刘家良后来也独立做了导演,由他执导的《少林三十六房》与迅速走红的李小龙一样,走的是正宗国术路线,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刘家良的刘家班、于占元的元家班在当时已经是香港影坛地位不可撼动的武术指导团队。
李小龙的突然离世,胡金铨、张彻接连几部作品的票房失败,曾令功夫片一度进入低谷,直至80年代方才回潮。张鑫炎的《少林寺》掀起海峡两岸三地的功夫热,元家班的大师兄洪金宝聚拢了一批专业人士成立洪家班,袁氏兄弟配合着洪家班也是一时风头无两,90年代后,更是进入好莱坞一展身手。成龙、冯克安等人在1979年成立成家班,由他们拍摄的《醉拳》、《快餐车》等影片重燃影迷热情,硬桥硬马、风格写实的功夫片一时风靡,进入了高票房的大时代。
但之后,徐克等影人引领的新式武侠兴起又宣告着上一代的落伍。90年代,洪家班遣散;1992年,成龙在西班牙拍完《飞鹰计划》后也将成家班解散;1995年,影评人列孚在《明报月刊》上发出“香港电影已死”的哀叹。彼时,香港本地影片的开机率已大幅缩减,武行们无戏可拍,一部分转战东南亚,少数人游走于好莱坞,而大部分选择北上求发展,拍摄的作品也多数从电影变成了电视剧。
内地武行崛起 上车补票,性价比高
随着香港功夫片的黄金时代已成追忆,而内地影视业逐渐兴盛,加上改革开放,内地和香港的武术人才有了更多的交流。范冬雨是科班出身的导演,却是内地最早一批做“武行”的人。据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掀起了功夫片的狂热,一时间大批功夫电影跟风上映。但由于没有专业的武术指导,这些电影在视觉体验上与香港功夫片相去甚远。 “那时候没有武指的概念,都是武术教练,电影也基本把我们日常训练的那套直接放上去或者编点动作。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替身,就基本都是演员自己比画,大家都是武打演员。”1985年,张彻在内地拍摄《大上海1937》时,为了拍出新感觉,他没有选用经验老道的香港武术指导,演员到幕后班底全部从内地遴选,而范冬雨有幸成为该片武术指导,而他当时还分不清武术教练和武术指导的区别, “拍完戏我才知道,原来设计动作和设计动作画面是两码事。”随后,加入电影合拍公司的范冬雨在与香港剧组的合作中偷师了不少,在1988年拍摄电影《杀手情》期间,他终于组建了国内第一批正经八百的武行队伍。
据范冬雨回忆,相比于经验匮乏的内地武行,当时香港武行在国内仍处于上游地位,“尤其当国内很多人连威亚都还弄不清楚的时候,武术指导这块基本是香港的人来控制”。但是,香港武行动辄上千港币的日薪,工作超八小时还得双倍计工资等规定,令很多内地的剧组望而却步。相较之下,逐渐有了自己发展空间的内地武行,价格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内地武行逐渐坐稳了位置,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武行的中流砥柱,人数占到国内武行的八成左右。尤其是电视剧,大部分对功夫画面的品质要求并不高,再加上武戏与文戏的大量穿插,很多剧组为了省事省钱,也倾向于使用内地武行。范冬雨表示,“很多打戏里也带有那么一点文戏,你让导演拍完再把武戏拎出来让武行拍,效率太低了,所以很多戏直接就让武术指导带过了。”
身体成本消耗高,退休连出租都开不了
做武行跟运动员一样,吃青春饭,能摔能打的年数毕竟有限,而且长年累月的伤病也为他们退休以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很多武行十几岁就出来了,但没有想到长远,等到五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就摔不动了,有些人想要去开出租车,可是腰椎摔坏了,坐三个小时就坐不住,怎么开出租呢?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大厦做保安、做管理员。”陈德森感叹这些武行窘迫现状的同时说道,由于当年的武行没有念过什么书,也没有存钱的概念,拿了日薪,要么吃喝一顿,要么小赌一下,钱就花掉了,“往往就这样过了一辈子。” 武行日渐式微 动作片不捧人了
如今要捧出一个像样的动作明星或武术指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