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docVIP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doc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摘 要: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导致了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频发。蓝藻产生的微裳藻毒素是最常见的一种藻毒素,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微囊藻毒素经非核糖体合成途径由多肽合成酶合成。对微囊藻毒素的结构与性质、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的功能及其生物合成、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了评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蓝藻:基因;检测   中图分类号:Q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4)05--0445-0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大量含氮、磷的废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被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蓝藻水华暴发带来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微囊藻毒素造成了众多中毒事件,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深入认识微囊藻毒素,了解微囊藻毒素的结构、编码基因及其合成,有助于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对微囊藻毒素的合成进行干预,从而在监测、控制和消除等方面有效解决微囊藻毒素的危害问题,对水体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单环七肽肝毒素,一般结构为环(D-Ala-X-D-MeASp/D-Asp-Z-Adda―D-Glu-Mdha)(图1)。分子结构1位上是D-丙氨酸(D-Ala);2、4位上的X和Z分别代表不同的氨基酸;3位上是D-赤-β-甲基天冬氨酸(MeAsp);5 位上是(2S,3S,8S,9S) -3-氨基―9―甲氧基一2,6,8-3甲基-10-苯基-4,6-_烯酸(Adda);6位上是D一谷氨酸(D-Glu);7位上是N一甲基脱氢丙氨酸(Mdha)。其中.Adda是一种特殊氨基酸,是毒素活性表达所必需的基团,其结构改变会导致毒性减弱或丧失。因为结构中存在可变氨基酸,所以微囊藻毒素有多种异构体,目前发现的已经超过90种。其中最普遍、毒性较大的是MC-LR、RR和YR(L、R、Y分别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   微囊藻毒素对蛋门磷酸酶1和2A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及多种毒效应。肝脏是微囊藻毒素主要的靶器官,微囊藻毒素会引起肝脏炎症、肝损坏甚至坏死,另外其还与肿瘤促进作用有联系。腹腔注射小鼠实验发现MC-LR半致死率(lethal dose 50% LD50)为50 μg/kg, MC-RR和MC-YR毒性相对较低。世界卫生组织(WoI-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为1μg/L。微囊藻毒素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g/L,另外还能溶解于丙酮和甲醇。微囊藻毒素还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其去除。由于微囊藻毒素的这些性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能将其有效去除,因此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以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2 微囊藻毒素的合成基因及基因功能   微囊藻毒素由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和非核糖体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synthetase,NRPS)等特殊的酶利用氨基酸或者化合物,绕开核糖体,通过非核糖体合成途径完成合成,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microcystin syn-thetase genes,mcy),是第一个被完全测序的蓝藻代谢物合成基因。Tillett等最先解析了微囊藻属(Microcystis) PCC7806的mcy基因,基因全长55kb,包含mcyA -C和mcyD -J两个操纵子,共有10个开放阅读框,主要编码PKS和NRPS。mcyD-j操纵子,编码PKS、NRPS和PKS混合的杂交酶、剪裁酶、以及转运酶;mcyA -C操纵子,主要编码3个NRPS。   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产毒藻种为微囊藻、鱼腥藻(ANABAENA)和浮丝藻(Planktothrix),3个藻属的mcy基因均已测序和鉴定出来,各个藻属mcy基因的基因单元在结构上是相似的,但是在基因的排列上略有不同(图2)。在基因单元方面,对比3个藻属可以发现,浮丝藻属无mcyF和mcyl基因,而多了mcyT基因。在基因排列上,微囊藻属和鱼腥藻属的两个操纵子呈相反方向排列,而浮丝藻属的操纵子呈单向排列(mcyT除外)。   下面以微囊藻PCC7806合成微囊藻毒素(MC-LR)为例,根据mcy基因参与合成的顺序详细介绍这10个基因以及它们在合成中的作用(图3)。mcyG、mcyD和mcyE共同完成Adda的合成;mcyE还参与D―谷氨酸和L-丝氨酸的加入;mcyA参与Mdha的加入;mcyB参与L一亮氨酸和MeAsp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