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6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6??《庄子》二则
【走进作家】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汉族,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难点解析】
①?如何理解《浑沌之死》?
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按照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②《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明确: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批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策。
【主旨解说】
《浑沌之死》这篇寓言故事,从一个侧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的本性,往往会好心办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
《呆如木鸡》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训练斗鸡,说明了只要有精神内敛,修炼内功,修养到家,方为竞争中“上为上者”,方能在战争中战无不胜的道理。
【特色鉴赏】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2)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象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成。?(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词语积累】
虚词: 1、十日二问:“鸡已乎?”(乎,吗) 2、衣鸡无敢应者,反走矣。(矣,了) 3、未也,犹应响影,(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名词作动词用) 4、未也,犹应响影(影,影子,指别人走进来,名词作动词用)
一词多义: 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德,精神) 德????与忽谋报混沌之德??(德,恩情) 应????犹应响影??(应,做出反应) 异鸡无敢应者??(应,应战)
古今异义: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特殊句式: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于浑沌之地”后置做“相与遇”的状语)?
【文本链接】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其特点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你知道《庄子》中有哪些成语?
明确: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挡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倏(???) ?沌(???)? 渻(????)? 恃(???)
2.请解释词语
(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谋: (2)反走矣 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浑沌待之甚?善?
(2)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4.《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5.《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6.《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创新能力应用】
(一)阅读《浑沌之死》,完成第7~11题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仲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数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数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仲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doc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石缝间的生命》导学案.doc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9课《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doc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出师表》导学案.doc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教案.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4课《满井游记》教案.doc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doc
- 语文:第10课《孤独之旅》导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