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地区近代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规律及对策.docVIP

湘北地区近代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规律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北地区近代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规律及对策.doc

湘北地区近代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原因、规律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074-01 前言: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北岸,澧水中下游,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地处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澧阳平原。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其次为柑橘、红薯、玉米、小麦、高粱、甘蔗等。其中水稻既可作早晚两季种植,也可作一季稻种植,常年水稻复种面积100万亩左右。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个人认为澧县水稻病虫的发生程度和种类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水稻品种、耕作制度、气候变化和防治用药情况。 1 1985―1993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1985―1993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早稻和双晚面积分别为45万亩和55万亩左右,几乎没有混栽。山丘区以一季稻为主,澧县分为纯双季稻区和纯一季稻区。双季稻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稻瘟病几乎没有发生,二化螟中等至大发生,一、二、三代发生程度依次渐减,三化螟田间难查到卵块及枯心苗,大螟零星发生,危害轻微,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二、四代,稻叶蝉中等至偏重发生。害虫天敌―蜘蛛田间发生量大。纯一季稻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年份差异小,稻瘟病中等以下程度发生,但重于纯双季稻区,二化螟中等以下程度发生,轻于平区,以二代发生为主,三化螟中等左右程度发生,重于平区,以二、三代发生为主,枯心率为0.5%~1.6%,大螟零星发生,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三代,稻叶蝉中等左右程度发生。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是:威优6号、汕优63、籼优桂99、威优64、汕优64、威优46等。 防治水稻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杀虫双、叶蝉散、敌敌畏、井冈霉素、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等。 2 1994年―2001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1994年―2001年澧县平区水稻以双季稻为主,混栽现象逐年加重,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40万亩、15万亩、50万亩左右,这给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山丘区以一季稻为主,为纯一季稻区。平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瘟病零星发生,重于前一阶段,稻飞虱中等偏重,其中最主要的是扑虱灵(噻嗪酮)和吡虫啉的推广应用,其药效好、残留期长、抗性低,给飞虱以当头一棒,因飞虱危害产量损失轻,二化螟中等至大发生,以一、三代发生重,三化螟发生数量逐渐上升,97―99年一度成为水稻后期白穗的主要虫害,严重丘块白穗率在12%以上,是此篇文章发生的鼎盛时期,大螟危害上升,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量不同而程度不一致,主要危害代为二、四代,稻叶蝉发生数量逐渐下降,2001年度及以后田间很难查到。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汕优63、汕优桂99、威优64、金优207等,三系杂交稻为主。 防治水稻病虫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噻嗪酮、吡虫啉、敌敌畏、井冈霉素、水胺硫磷等。 3 2002年―2008年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2002年―2008年,澧县平区水稻单双季混栽,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30万亩、30万亩、40万亩左右,混栽面积大,给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山丘区仍以一季稻为主。这一时期平区发生的主要病虫及程度:纹枯病大流行,稻瘟病零星发生,重于上世纪,稻飞虱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虽然有目前最好的药剂噻嗪酮及高含量吡虫啉等,但由于飞虱抗性增加,导致部分年份因飞虱危害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如2006年度和2008年度。二化螟中等左右程度发生,发生程度逐年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口药剂锐劲特的推广应用,防效好、残效期长,有效的控制了二化螟的发生。三化螟属专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上产卵繁殖,由于2002年的4月20日至5月20日近一个月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导致移栽和直播早稻全部死亡,三化螟无寄主这一条件,遭到满门抄斩,种群灭绝,自此以后田间很难查到三化螟。大螟危害上升,属中等偏轻发生,可以这样说,由于锐劲特的推广使大螟得到了重获生机的机会。稻纵卷叶螟依年份迁入的时间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程度不一致,平区二、三、四代同步发展,由于阿维菌素的推广应用,种群得到有效控制。 这一时期澧县种植的水稻品种是以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为主,如两优培九、Y两优2号、籼优63、籼优46、皖稻153、Ⅱ优100、3218等,品种多。 防治水稻病虫的主要药剂是:甲胺磷、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锐劲特、噻嗪酮、高含量吡虫啉、混灭威、炭克(40%溴?多?福可湿性粉剂) 、阿维菌素等。 4 2009年―现在澧县平区水稻种植分析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增加,平区水稻单双季混栽现象特别严重,早稻、一季稻、双晚面积分别为25万亩、40万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