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doc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摘 要:针对稻瘟病的防治,合理用药是有效控制病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就大田施药的时间与次数,应该建立在针对田间发病情况监测的基础上,并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状况综合对待,注意应在发病初期用药。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稻瘟病是水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发生最为严重,只要条件适合,非常容易流行成灾。稻瘟病也被稻农称作“稻热病、火烧瘟或叩头瘟等。该病在流行年份一般可减产10%~15%,严重地块可减产30%~40%,个别的甚至减产高达80%以上。 1 症状分析 稻瘟病分布在我国各个水稻产区,重点危害水稻叶片、茎秆、穗部。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1.1 苗瘟 该症状发生于三叶前,是由种子带菌所导致的。病苗基部呈灰黑色,上部为褐色,最后蜷缩而死,湿度比较大时病部会产生很多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叶瘟 该病症在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较重。因其气候条件和抗病品种不同,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 1.2.1 慢性型 起初在叶子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随后逐步扩展为梭形斑,并时常伴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四周边缘为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子背面现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形成连片且呈规则不等的大斑,这类病斑的发展比较慢。 1.2.2 急性型 感病品种上有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子的两面都有褐色霉层,如果此时条件不适宜发病就会转变为慢性型。 1.2.3 白点型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会产生圆形小斑,但不产生孢子,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病情的扩展,就可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1.2.4 褐点型 该病症多发生在高抗品种或者是老叶上,在叶脉之间产生针尖大小的褐斑,很少产生孢子,该病有时也在叶舌、叶耳和叶枕等处发生。 1.3 节瘟 该病症往往在水稻抽穗后发生,最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围绕稻节进行扩展,再后来病部慢慢变黑,极易发生折断。发生早的会形成枯白穗。 1.4 穗颈瘟 起初形成褐色小点,后经扩展使得穗茎部位变成褐色,也同样造成枯白穗。 1.5 谷粒瘟 该病症会产生褐色的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病斑,使得稻谷变黑。有一些颖壳并无症状,但护颖受害变为褐色,会使种子带菌。 2 病原 稻瘟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的稻梨孢。分生孢子洋梨形或棍棒形,无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μm×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 3 发病规律 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谷和稻草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和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后侵入寄主向周围细胞蔓延发病,并形成中心病株。病部所形成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进行传播再侵染。用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有适宜的温度,且高湿、雨、雾的气候条件下利于本病的发生。菌丝生长的温度限制在8℃~37℃之间,最适合温度在25℃~28℃。孢子形成的温度限制在10℃~36℃,最适合温度在24℃~28℃,其相对湿度在90%以上。 品种抗性由于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品种因不同生育期所表现的抗性也有所不同,在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容易感病,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较重。放水时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较重。 我省稻区因其早春温度低,在田间基本不发生苗瘟,因而,初次侵染的来源主要是露天放置的病稻草。当气温达到16℃以上,湿度又非常适合时,就会不断地产生孢子。孢子通过风雨的传播从而引起稻苗发病。我省稻田叶瘟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下旬进入盛期,然后随着叶片的老化逐渐增强抗病力,叶瘟的发展也逐渐停止下来。7月末至8月初水稻开始抽穗,这时病菌孢子又开始侵入稻穗,节瘟和穗颈瘟开始于8月初,到8月中下旬进入盛期,而且会一直延续至黄熟期才停止蔓延。 4 防治措施 4.1 选择抗病品种 根据抗病品种的特性,需用适宜本地的抗稻瘟病品种。就我省而言,选用目前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抗病性较好的品种。针对病菌小种容易变异的特点,在同一地区选用和推广抗病品种时,要注意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像品种的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以防止品种抗病基因的单一化。 4.2 加强肥水管理 要做到氮、磷、钾的合理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施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钾肥要足,追肥要早,到中期时要结合苗情、田块和天气状况灵活施肥。按照水稻的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加抗病力。一般情况下,在保水返青后,分蘖期实施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在达到固有苗数后,控制无效分蘖,使叶片快速变黄。 4.3 药剂防治 4.3.1 种子消毒 用56℃左右的温汤浸种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法国规范NFP94-051-阿太堡极限的测定要点解析.pdf VIP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山西省2025年中考考试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ERP实施顾问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docx VIP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答案).docx VIP
- 5.厨房学艺 安全第一 课件 湘教版生命与安全六年级上册.pptx
- 飞机手册及维修文件.pdf VIP
- 飞机驾驶技术手册.docx VIP
- DB23T 2069-2019 精细球形石墨加工技术规程.pdf VIP
- DB23 2618-2020 黑龙江省既有居住建筑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