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陆战队两栖城镇攻击战例.doc
美陆战队两栖城镇攻击战例
攻击有天险可守的敌国首都向来是一件吃力的战事,特别是在有大批重兵驻守的状况下更是如此,就算攻击者拥有空权优势和情报主动权,对于准备周全又拥有坚强作战意识的防卫者来说进攻一样困难重重,因为在城镇地形中火力常常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大量的坚固钢筋水泥建筑物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守军的牢固防御阵地,更有甚者,如果敌国首都周边有河流天险形成障碍而桥梁又被破坏的话,攻击者还需进行难度更大的架桥渡河作战。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美军攻打巴格达就是这样一场典型战例――
渡河挺进 逼近巴格达
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作战主力自始至终都是美陆军担纲,攻打首都巴格达时,原本担任侧翼助攻的美陆战第1师和陆军沿两河流域快速挥军北上,对巴格达形成犄角奔袭之势。加上当时驻扎在伊拉克北部的伊拉克正规军与共和卫队残部对于由少数美军协同库德族把守的油田防线仍旧虎视眈眈,因此,美军高层希冀快速占据巴格达,并藉此消灭伊拉克政府军对于武装力量残部的控制,达成快速掌控。此次行动,美陆战第1师要进行两栖渡河城镇突袭作战。
事实上,在自由伊拉克作战开始时,陆战第1师第7团为了进攻巴斯拉国际机场,就已经执行过一次类似的敌前快速渡河作战。当时负责打前锋的师直属陆战1营和负责协同的陆战第7团机步第3营,利用战斗工兵搭建的倍力桥快速向东北突穿,使原本固守在国道要冲附近的伊军措手不及。而且为了发挥冲击优势,由陆战第7团机步第1营兵器连编成的反装甲特遣队(CAAT),更是以悍马车所组成的火力小组快速制压位于进军轴线上的伊军坚固阵地及其分遣队。这支反装甲特遣队的战术战法参照二战时期出没在北非的英军特战空勤队(SAS),利用悍马车的高机动性快速深入伊军防线内部,并且以步机枪火力为依托,结合拖式(TOW)反战车飞弹的精确打击火力遂行一连串的打后机动战术。藉此战术,以使伊军卫戍部队无从判别主攻轴线,进而为后续的装甲和机步主力持续扩张战果。当面对伊军主战车时,反装甲特遣队会先由装有M2重机枪和MK19榴弹发射器的火力组先行驱散伴随步兵,然后再由3~4辆装有拖式飞弹的悍马车实施远距离同时集火射击,使伊军分遣队来不及逼近交战距离就被重重打击。美反装甲特遣队之所以能够先发制人,还在于其所配备的夜视与通信器材更能让部队在快速挺进的运动战中能够有效协调火力和发起攻击,进而以寡敌众,掌握战场主动。
而在攻向巴格达的途中,陆战第1师不断利用善于两栖作战的优势,屡次利用渡河奇袭作战迂回伊拉克守军,其中又以第5团的夺桥作战最为关键。为了确保主力能够直取巴格达东侧要地,第5团派出了轻装甲侦察营奇袭固守萨达姆运河渡桥的伊军守备队,然后立刻派出陆战2营强渡萨达姆运河进行突袭作战。为了确保伊军守备队主力无法夺桥,第5团另外派出一个两栖战车连提供步兵支援。这支临时组成的机步特遣队在过桥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以高达48km的时速直奔巴格达城郊要冲,成功地在伊军守备队完成集结发动逆袭前就突穿周边防线,使巴格达东侧防卫线就此洞开。
不过,当特遣队进入城镇之后很快就和伊拉克共和卫队光辉师的残部发生遭遇战,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外籍雇佣兵利用城镇地形放冷枪。为避免主动权易手,陆战2营麾下的M1主战车发挥120cm滑膛炮的火力优势,在第一时间就摧毁超过12辆以上的共和卫队主战车和装甲步战车,还对位于周边的共和卫队阵地发射160发多用途高爆穿甲弹,有效制压共和卫队残部的反击。
由于横渡萨达姆运河的主要桥梁只有一座,为避免伊军使用化学武器阻滞陆战队主力推进,陆战第1师立刻下令师直属工兵支援营前往萨达姆运河架设浮桥,除充当备用渡河点之外,也能够加快师主力的渡河速度。为抢时间,工兵支援营在不到7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完成全长145m的浮桥架设。藉着这座浮桥和原有的桥梁,陆战第1师第5团迅速渡过萨达姆运河,成功地截断巴格达东侧的对外交通孔道。
为扩张战果,迂回巴格达东侧的第5团向位于城郊东北的底格里斯河挺进,作战目标是在底格里斯河上架设两具浮桥,使陆战第1师能够向北合围和先头陆军部队会师。不过,当第5团先遣队逼近周边城镇时,共和卫队光辉师残部和民兵游击队开始猛烈射击,导致侦察排排长重伤。为消减抵抗,第5团将战车营调往前线充当活动碉堡。这批伊军的作战意志高昂,而且训练良好。为阻止陆战队挺进,光辉师残部将两个步兵连部署在前往河岸的交通要道上,然后再以进入掩体的主战车、战甲车和防空炮提供直射火力掩护,另外在防线后方还有迫击炮和野战炮阵地可以提供火力支援。
不过,对于美陆战队来说,伊军残部的教科书式的防御阵地可说是正中下怀。陆战第5团先以战车营和步兵连为佯攻,吸引伊军注意力。然后,再派出机步第3营和AAV-7两栖战车大队进行侧面迂回,痛击伊军不设防的侧背。陆战队员在兵器连的迫击炮火力支援下协同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