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SSR分子标记初步分析广西莪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doc
利用SSR分子标记初步分析广西莪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4对引物在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中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60条呈现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6.92%,反映出广西莪术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广西莪术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聚类结果将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分成2大类,揭示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这为今后广西莪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43.2;Q949.71+8.33;Q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0-240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0.027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 L.)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其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症瘕痞块、淤血闭经、食积胀痛等病征以及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是中医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材[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西莪术所含的莪术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抗肿瘤、抗血栓和抗病毒药物[2-4]。广西莪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产的地道药材,产区面积大,近年来关于莪术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广西莪术的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改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多年来,广西莪术育种工作侧重于常规技术,许多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工作有待开展。试验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产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50份广西莪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旨在揭示广西莪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广西莪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供试广西莪术种质材料共有50份,是从多年收集到的广西莪术原始材料中选育出来的,分别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兴业县、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市、平南县、钦北区、横县、邕宁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从2000年起集中栽植于南宁市仙葫种植基地内。试验前其生长状况优良,有关信息见表1。经王建教授鉴定,并经过药材性状数据分析,参试的各样品确认为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无疑。
1.2 基因组DNA提取
选取参试各种质材料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健康嫩叶,经前期消毒处理后提取DNA,提取方法参照经典的CTAB法[5],稍加改良。提取所得总DNA于-20 ℃环境里保存。
1.3 引物筛选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引物参照文献[6]公布的姜黄属通用的17对引物选取,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合成,详见表2。随机选用10个参试的广西莪术种质材料,参照Komatsu等[7]的SSR扩增条件稍加改良进行引物筛选,从姜黄属通用的17对引物中选取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15对引物作为本次试验的引物。最终确定的PCR反应体系为:DNA模板3 μL、引物1 μL、2×Taq PCR Master Mix 6 μL(Taq DNA Polymerase)、Recombinant 0.05 units/μL、MgCl2 4 mmol/L、dNTPs(dATP、dCTP、dGTP、dTTP)0.4 mmol/L、加dd H2O至15 μL。以此建立的SSR反应体系稳定、重复性好。PCR反应程序参照文献[8],略有改动;扩增反应是在德国Biometra TProfessional PCR仪上进行,扩增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35个扩增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
1.4 凝胶电泳与染色
PCR产物在7%的聚丙烯酰胺凝胶(SDS,5 μg/mL)中于200 V稳压里电泳45~60 min,凝胶电泳分离后进行银染,观察,并用Cano Scan 9 000 F扫描仪扫描得到图谱。
根据图谱分析各SSR位点的扩增情况,包括是否扩增、各位点在不同材料中所得到的等位基因数量。
1.5 遗传多样性分析
电泳扩增结果直接记录凝胶带型,并按基因型分别统计。选取清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