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肩痛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3.肩-手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缪鸿石、朱镛连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华夏出版社,1996年) (1)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2)手指屈曲受限; (3)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 (4)多发生在脑血管病1~3月内。 (二)证候诊断 1.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按之凹陷疼痛,皮色晦暗,肌肤甲错,木痛或不知痛痒,身倦乏力懒动,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2.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沉困,按之凹陷,皮薄色多晦暗,肢体沉重懒动,局部发凉,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头身困重,口淡粘腻不渴,面色晦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3.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按之疼痛不移,色青,局部发凉,且疼痛较甚,常在夜间加剧,遇寒凉时更甚,喜以厚衣物裹之,畏寒喜热,舌暗色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瘫痪侧肢体肿胀,颜色发赤,自觉有灼热感,抚摸时亦有局部发热,喜接触凉物,舌质绛或有瘀斑,脉数或细涩。 (三)肩-手综合征分期(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Ⅰ期(急性期):肩痛,活动受限伴同侧手(包括腕关节、手指)出现红、肿、热、痛、血流增加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手指多呈伸展位,屈曲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手及肩部X线片可见局部骨质脱钙。 2.Ⅱ期(营养障碍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肌群萎缩明显,手指关节活动受限日益加重,有时发生萎缩样掌筋膜肥厚。 3.Ⅲ期(萎缩期):手部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关节完全挛缩。X线显示广泛的骨质疏松。 二、治疗方法 (一)预防 目的在于避免所有引起水肿、肩手部损伤的原因。 1.良肢位的摆放,包括卧位、坐位等各种体位。 (1)卧位:仰卧位时,用一软枕垫在患肩胛部,前臂用另一软枕垫在前臂部,身体略显小角度侧卧状。侧卧位时,用一软枕放置于患者胸前,患者自然放置于软枕上,手指自然伸开。尽量避免对肩关节进行过度牵拉。 (2)坐位:患侧肘部、腕部和手应有良好的支撑,避免患侧上肢向下脱垂,以及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屈曲,避免对肩关节进行过度牵拉。 2.正确的体位转移,以免在转移过程中造成肩部、手部损伤。 3.适当主动运动或主动辅助运动。 4.避免手关节的过度牵拉。 5.避免不正确的偏瘫上肢负重练习。 6.避免在偏瘫手上做静脉输液。 7.宣教:教导患者良肢位摆放、主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日常生活中防肩手部损伤。教导家属帮助及监督患者良姿位摆放、体位转移等。 (二)康复治疗 除早期预防,注意正确的姿势与体位以及避免不正确的处理所造成的损伤之外,对已发生肩痛的患者,按照疾病的不同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 1.中风后肩痛Ⅰ期的康复治疗: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活动受限,立即治疗常可控制病情的发展,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1)良肢位摆放、可使用小型腕上翘夹板避免手腕屈曲。 (2)减轻水肿:适当抬高患肢;轻柔向心性按摩;压迫性向心缠绕; (3)针灸治疗 ①电针疗法(常规选择) 取穴:肩三针、肩髃、肩髎、外关、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取0.25×40mm 的一次性针灸针,进针后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接电针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辅以电磁波照射肩部,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②火针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取穴:阿是穴 针具:采用专用火针及毫火针。 操作方法:寻找最疼痛的患部,做好标记。将火针针具烧至通红,迅速刺入定位好的阿是穴,并迅速出针,用跌打镇痛油涂擦针刺部位,用无菌纱布敷盖,做好保护。每次操作穴位不超过6个穴位,每周一次,3周为一个疗程。 ③腕踝针治疗(常规选择) 明确肩部疼痛最严重部位,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患侧取穴,进针定位点在腕部横纹上2横指,手指同身寸。常规消毒,采用1.5寸毫针在相应点进针后皮下浅刺,针尖指向病所,针刺过程中应避开血管及凹陷处,进针后不得有酸、麻、胀、痛感觉或其他不适感,若有,即进行调针。调针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