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植物基因转化载体系统的构建: 1.一元载体系统的构建: (1)共整合载体的构建 (2)SEV的构建: 即T-DNA边界拼接系统,亦称拼接末端载体(split-end vector,SEV),是另一种共整合载体。因为它的两个LIH序列在同源重组前分别处于不同质粒上而得名。 其构建过程如下图。 SEV的构建过程: 1)SEV的受体Ti质粒是pTiB6S3-SE,来自野生型质粒pTiB6S3的突变体。它的TL-DNA上的致瘤基因(onc)及TR都已经缺失,T-DNA的保留部分被称为“左边界内部同源区”(left inside homcology,LIH),即左边界内部同源序列。该受体Ti质粒还保留了Vir基因及其它正常的功能基因,同时还携有用于细菌筛选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nr)。 2)SEV中间载体是pMon200或pMon120。它含有一个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一个在细菌里编码的壮观酶素抗性基因(Spcr)、链霉素抗性基因Strr和Npt-II基因,特别是它具有与受体Ti质粒同源的LIH序列及TR。 3)通过三亲杂交将中间载体pMon200导入农杆菌后,由于它们之间都具有LIH同源序列,即可发生同源重组,形成SEV的共整合载体。SEV包含有分别来自两个质粒的左右边界及Vir基因,成为一个完整的非致瘤性Ti质粒。由于pMon200中间载体带有抗性嵌合基因,因而转化的植物可以直接进行筛选。 (3)SEV和pGV3850的比较: 两者都是通过受体Ti质粒与中间载体同源重组而形成,同属于共整合的一元载体系统,但它们之间有一定差异: 1)它们的受体Ti质粒和中间载体的结构不同。pGV3850的左右边界在一个受体Ti质粒上,而SEV来自两个质粒,即TR来自中间载体。 2)同源序列不同。pGV3850重组的同源序列是 pBR322,而SEV是LIH。 3)SEV是更有效的共整合载体。由于pGV3850 共整合载体带有大肠杆菌pBR322序列,外源基因嵌合在该序列中,因而转化的植物中也带有重复的 pBR322序列。此重复序列可能对转化植物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有影响,而SEV系统则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四)植物基因转化载体系统的构建: 1.一元载体系统的构建 2.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 双元载体(binary vector)系统是指由两个分别含T-DNA和Vir区的相容性突变Ti质粒构成的双质粒系统,也因为其T-DNA与Vir基因在两个独立的质粒上,通过反式激活T-DNA转移,故又称为反式载体(trans vector)。 * * 第五节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在植物基因转化研究中已建立了多种转化系统, 如载体转化系统、原生质体DNA直接导入转化系统、基因枪DNA导入转化系统,以及利用植物种质细胞如花粉粒等介导转化系统等等。 其中的载体转化系统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转化 系统。 载体转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又是Ti质粒转化载体。 一.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及命名规则: 二.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和功能: (一)Ti质粒的遗传特性、结构及功能: (二)T-DNA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三.农杆菌Ti质粒的基因转化机理: (一)T-DNA的加工和转移: (二)T链蛋白复合体的形成及VirE的功能: (三)T链复合体通过细菌膜的转运及VirB的功能: (四)T链复合体靶向植物细胞核: (五)T链整合植物基因组的分子机理: (六)农杆菌染色体基因对T-DNA转移的调控: 四.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 (一)Ti质粒的改造及卸甲载体构建: (二)中间载体的构建: (三)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四)植物基因转化载体系统的构建: (五)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基因和报告基因 (五)T链整合植物基因组的分子机理: 1.整合位点及其特性: 遗传作图的分析表明,T-DNA在植物染色体上的插入是随机的,可插入任何一条植物染色体。但插入位点常有以下特点:①T-DNA优先整合到转录活跃的植物基因位点;②T-DNA与植物DNA连接处富含A、T碱基对;③植物DNA上的插入靶位点与T-DNA边界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Matsumoto等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同源性才使得插入的T-DNA和靶序列能互相靠近,并有效地发生DNA链的交换。 在T-DNA的整合过程中还常发现植物基因组靶序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直升飞机原理知识科学讲解.ppt
- 直升机原理详解讲解.doc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公开课)讲解.ppt
- 直销基础知识讲解.ppt
- 直压甘露醇在片剂上的应用实例讲解.ppt
- 值得推荐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讲解.ppt
- 植保讲座-病害讲解.ppt
- 植保农艺理论培训讲解.ppt
- 植保信息技术讲解.ppt
- 植保知识培训讲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