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西航空工业的启示.doc
巴西航空工业的启示
足球、桑巴、矿产和咖啡,提到巴西,大家都会想到这几点。然而很多读者可能并未发现,除了这些,还有一项制造业足以让巴西人引以为傲,这就是巴西的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实力和规模曾几何时已然跃居全球第六!拥有一流飞机制造技术和先进支线飞机的巴西,已经成为足可匹敌拥有波音、空客等航空巨头的欧美传统航空大国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成立至今不到40年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如今更身居全球航空公司前三甲。
航空工业,无疑是最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高科技产业,是衡量一国制造业先进水平的标杆。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巴西,尽管起步较晚,却能在欧美传统强国雄霸多年的航空工业领域里取得强劲迅猛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既是令人赞叹的称道的奇迹,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借鉴。
源远流长的巴西航空梦
身为世界航空新兴力量的巴西,其实拥有着不亚于欧美豪强的历史悠久的飞行传统――早在18世纪,巴西的飞行先驱们就已经开展了对动力飞行器的研究探索。从操纵飞艇绕飞埃菲尔铁塔一周,到驾驶“14比斯”号创造了41.3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杜蒙传奇般的飞行冒险经历,激励了日后一代代巴西人的航空梦。
一系列早期飞行实践,奠定了巴西航空史的深厚底蕴。而巴西航空技术发展的真正起步,要追溯到1914年巴西人达尔瓦尔制造出巴西第一架单发飞机并试飞成功。尽管这一成果在技术上还很粗糙,却可以看作是巴西航空技术的雏形。杜蒙去世后的上世纪30年代,巴西迎来了工业化运动浪潮。当时的瓦加斯政府强调发展包括钢铁、煤炭和石油在内的民族工业,巴西国家钢铁、淡水河谷等一大批重工业国有企业相继建立,巴西的航空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不仅开始组建飞机制造工厂,1935年研制成功的M-7型教练机还成为了巴西第一种量产型飞机。在此基础上,大大小小的飞行俱乐部和飞行训练机构在巴西国内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军方和政府人士对此也大力支持并亲身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西政府充分意识到了航空工业的重要性。1941年,巴西建立了统管军民航空事业的航空部,负责制定巴西发展航空工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统筹规划。巴西政府开始投入资金发展航空制造业,以航空技术撬动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的升级。
世界航空业的巴西奇迹
二战结束后,世界航空市场绽现出蓬勃的生机。在巴西政府看来,航空科技产业既是发展经济的良好机遇,也是巩固国防的战略需要。1945至1946年,为振兴航空工业,巴西政府做出了成立高水平航空工程院校的果断决定,相继成立了由巴西空军管理的应用航空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机构――航空技术中心(CTA,今巴西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科学与航空技术部)、航空技术研究院(ITA)及其下属的航空发展研究院(IPD)。政府从美国和德国高薪聘请专家培养巴西本土航空工程优秀人才,同时遣送人员赴美接受培训,并狠抓自主航空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开展航空航天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自主设计制造飞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受上世纪60年代巴西经济的衰退和军事政变的影响,在加上国内航空制造水平的落后和财力的匮乏,这一时期巴西航空工业发展并无太多亮点。
伴随着军政府的上台,巴西航空工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转折。当时的巴西政府优先发展国防军事工业,鼓励引进外资和技术,特别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航空产业发展。巴西国内相继组建了包括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内的一批中小型航空公司,教练机和轻型机总产量约1 500架,其中就包括1965年由巴西航空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IPD-6504双发涡桨运输机项目。这批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小型民用飞机在迅速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通过巴黎航展叩开了国际航空市场的大门,各型飞机的海外出口局面十分繁荣。到了上世纪70年代,巴西抓住了国际武器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军事航空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合作,在国内通过授权生产和组装的方式进入国际发达国际市场,对外则寻求机会直接争取海外订单。1985年,重视需求、准备充分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击败众多老牌航空巨头,一举拿下了总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向英国皇家空军出售150架EMB-312“巨嘴鸟”初级教练机,一时间震惊全球。
以巴航公司为代表的巴西航空工业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上暂露头角其实并非偶然。上世纪后半叶,为了应对西方贸易保护政策的打击、避免债务危机对国内经济的重创,同时也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巴西政府对国内航空产业推行私有化改革。这一举措可谓极具远见卓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全球支线客机市场需求的井喷,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开始全力发展支线喷气客机,成功推出了风靡世界各国支线航线的ERJ145系列喷气支线客机,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