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VIP

浅谈新课标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标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doc

浅谈新课标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让每个中学生都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这不但是对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家庭的和美,甚至对社会的和谐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大力提倡。作为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96-01   在2011年的“两会”中,有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倡议:把赡养父母写入法律条文。这听起来是可悲还是可喜呢?自古以来,在中国的优良传统中,赡养父母是天公地道的,不赡养父母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到了今天,为什么要把它写入法律条文呢。想深一层,作为教育者的我也意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到外来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优良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正在逐步泯灭。从人大代表的倡议可见,感恩之心的失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教育专家的注意,也开始得到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开展。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浪费时,早已忘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他们只记得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回馈社会意识淡薄。那么,在语文教学在应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   1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知恩”   知恩就是懂得什么是“恩”,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平常所讲的“恩”一般会想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恩”,它包括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1)自然之恩,这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教学资源最丰富的“恩”。大自然不仅以丰富的资源养育我们的生命,更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当我们深入到朱自清的散文《春》的艺术境界时,我们会被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周庄水韵》那水墨画般的清淡、版画般的色彩、水粉画般的柔和是我们向往的,我们更会陶醉于那清澈的水。其实我们更佩服那里的人,是他们使周庄的水仍是那般的清、纯、自然。   (2)父母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表达父母之恩的。有《小巷深处》中盲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有《背影》中父亲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强忍悲痛地宽慰;有《我的母亲》中母亲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宽容隐忍,仁慈温和,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作者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中的“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3)社会之恩,这里一般指对他人之恩,《我的老师》中海伦?凯勒用她最深情的表白感谢莎莉文老师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在《出师表》中我们可以感知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4)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神,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典型身上感知祖国的凝聚力。   2 让学生在教育中懂得“感恩”   感恩就是恩情,这是感恩教育的第二步。我们要通过感受、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凡饱含感恩之情的文章的,我们都可以用满怀深情的语调去朗读,从中感受和体验。有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朗读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永久的悔》的最后的两个自然段,体会季羡林老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以及自己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意。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知恩而不能报的后悔是那么是悲痛,可见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如《背影》一课,要反复朗读描写父亲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体会年老体衰、行动艰难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语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春》要反复朗读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语段,直至成诵,,体会春天的魅力,愉悦自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