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楠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doc
石楠特征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
摘要 从石楠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主要用途、主要品种等方面介绍了石楠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石楠的繁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石楠;特征特性;繁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89-01
石楠为蔷薇科石楠属。别名千年红、扇骨本、石眼树。石楠枝叶繁茂,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赤果累累,艳丽可爱,是非常美丽的园林绿化树种,也用作绿篱及整形树种[1-2],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发展石楠种植,阐述了石楠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用途、品种及主要的繁殖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应用。
1 特征特性
石楠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冠圆球形、枝条横展如伞。全株无毛,小株灰褐色。芽卵圆形。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密而尖锐的细锯齿,嫩叶红色,后渐变为绿色,具光泽。伞房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果实球形、红色,花期5―7月,果实成熟期9―10月,种子棕色。
石楠产于中国秦岭以南地区,日本至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各地庭园习见栽培,多生于海拔2 500 m以下坡、溪边、杂树林中。石楠喜温暖亦较耐寒,喜光、耐阴、不耐水湿,耐干旱、脊薄,能生于山体石缝之中。石楠为阳性树种,喜肥沃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较耐寒,在山东等地能露地越冬,并耐半阴、忌水湿,萌芽性强,耐修剪。石楠对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生长较慢。一般采用播种繁殖,也可于7―9月进行扦插或压条繁殖[3-4]。石楠枝繁叶茂,树冠圆球形,叶色亮绿,初春嫩叶红若朝霞,夏季白花似繁星点点,秋冬红果如珊瑚满枝,其色彩变化丰富,是优美的观赏树种。在园林中常3~5株丛植于草坪中或园路的交叉口、转角处,效果很好。
2 主要品种
(1)红叶石楠。为常绿小乔木,常作灌木状栽培,春叶和秋叶均为红色光亮,花期4―5月。果实红色,适应性强,极耐修剪,容易栽培。近年从美国、新西兰等国引进的杂交品种有红罗宾(红知更鸟)红唇和强健等。
(2)光叶石楠。常绿小乔木,叶较小,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疏生又浅又细的锯齿,果实多而鲜红。
(3)椤木石楠。常绿乔木,常有枝刺,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疏生细锯齿。果实成熟时为黑色。耐修剪,萌芽性强,是制作高篱、绿墙的理想树种。
3 繁殖技术
3.1 采种与贮藏
石楠果实成熟后,采收后将果实堆放至熟透,捣烂洗净后将种子晾干,沙藏待翌年春季播种。
3.2 圃地选择与整理
石楠播种育苗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排设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作为育苗基地,育苗基地选好后进行耕翻深25 cm左右,然后进行整地细耙,拾净石块和残根,破碎土块,再拉线做畦,畦宽120~130 cm,畦高约20 cm,起沟平畦,做到两耕两耙,畦田质量要求整地深度达25 cm;地边角落整齐,苗床平整,畦边打实;表土约10 cm深处无2 cm以上的石块、土块;畦内无明显的恶性杂草、残根。
3.3 适时播种
将上年沙藏的种子,经精选晒1~2 d,然后用55~66 ℃热水浸种24 h,取出后保温保湿催芽至种芽露白即可播种。石楠播种期一般在3月初,采用横条播的方法。行距50~60 cm,播幅10 cm,随播种随浇水,浅覆干细土1.5 cm厚左右,并在播种行上覆盖湿稻草,以达保湿促进出苗,一般播种后10~15 d即可出苗。
3.4 出苗后管理
一是揭去覆草。出苗后应逐渐揭除床面覆草,开始揭下的覆草应放于条播行间,以防春旱或冻害,待天气转暖,气温稳定或树苗老健后再彻底清除覆草,揭草时应防止损伤树苗。二是分次间苗。在苗床清除覆草后即可进行分次间苗,将幼苗稠密处抽稀并补植到缺苗处。间苗可促进幼苗均匀分布,发育正常。间苗可分次进行,一般每隔5~7 d间苗1次。如遇干旱或害虫时可适当推迟间苗,间苗应选在阴天雨后土壤较为疏松潮湿时进行,间苗后应及时喷水1次。间苗应当留壮去劣,疏密适宜,以幼苗冠恰好相互衍接遮住苗床为宜。
3.5 土肥水管理
一是抓好培土。幼苗出土后,由于雨水冲淋表土,会使根茎裸露,导致幼苗遭受旱害或土壤病菌危害,通过培土可以避免。培土可选用黄土或草木灰,培土时间宜选5―8月,分2~3次进行,培土厚度以1.5 cm左右为宜。培土要求覆土均匀,不损伤幼苗植株。二是中耕除草。苗床除草应以拔草为主,坚持“拔早、拔小、拔小”的原则,切忌苗圃地发生荒草现象。拔草时不能移动苗木根系,拔伤幼苗。三是肥水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从幼苗根系形成至冬季苗木停止生长前15 d,均可以追肥,追肥应视幼苗生长情况分次、分期进行。夏季高温干旱时宜在傍晚追肥,以浇施稀的有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