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背景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溃疡病等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GERD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尚有争议※。 研究目的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等进行了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GERD的主要分型之一——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旨在揭示在RE发病过程中H.pylori感染所起的作用。 研究结果 初步证实了: H.pylori的感染与RE的形成有一定负相关性; 胃体炎症越重, 胃酸分泌量下降越明显, 酸反流就越不容易出现; 反流程度越重,胃窦的炎症越轻。 研究一 选取自2007年1月至3月行胃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与89例,按性别、年龄进行配对的方式随机抽取无反流对照组89例,对比两组H.pylori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的差异,并比较RE组中H.pylori阳性与阴性患者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 研究一 结果显示, RE组与无反流组的H.pylori感染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 但RE组的H.pylori感染程度较无反流组轻(胃体P=0.024, 胃窦P=0.000), 且RE组的胃体炎症严重程度较无反流组轻(P=0.001)。 研究一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H.pylori的感染与RE的形成有一定负相关性, 并提示在H.pylori感染后, 当炎症累及胃体时, 胃酸分泌腺体的破坏导致胃酸分泌量的下降, 胃内pH值升高。胃体炎症越重, 胃酸分泌量下降越明显, 酸反流就越不容易出现。 研究二 选取自2007年1月至6月行胃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178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后分为 A、B、C、D 4组,并取胃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对比各组H.pylori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的差异以及胃炎的类型及活动度的差异。 研究二 结果显示:(1)反流程度越重, 患者年龄越大;(2)反流程度越重, 胃窦H.pylori感染率及感染程度越轻(分别为P=0.002及P=0.002), 胃窦的炎症越轻(P=0.003);0.003);在反流程度不同的各组中, 胃体的H.pylori感染率(P=0.106)、感染程度(P=0.071)以及胃体的炎症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 研究二 该研究初步证实了H.pylori的感染与RE形成有负相关性;反流程度越重,胃窦的炎症越轻。 结论 目前, 随着我国H.pylori感染率的下降↓,GERD及其并发症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有可能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应加强研究。 目录 目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一 研究二 Anna Raghunath, A Pali S Hungin, David Wooff, Susan Childs, 周丽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系统性综述[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3,04:253. 李渊,周丽雅,林三仁,金珠,崔荣丽,何平平.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171-174. 目录 目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