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价值观与美国管理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教主义价值观与美国管理文化

清教主义价值观与美国管理文化 林永青 原创 | 2013-11-13 11:32   清教徒源于英国的加尔文教信徒,属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17世纪70~80年代,清教徒人数激增,并脱离英国教会, 建立独立的宗教组织。清教徒不仅仅是一种派别,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对一切充满了信心, 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不断地开拓和征服。这些文化核心的活力、社会流动性、竞争力和创新力,其源头就是来自于清教徒的纪律及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美国 的管理文化。 传统美国社会,特别新英格兰,具有四个紧密相连的特点。其渊源可以追溯到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时代,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大部分美国公民的价值观。 主要包括:一、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二、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三、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 之上的道德观念;四、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传播到“新大陆”的清教主义密切相关。 宗教与商业的关系,紧密但艰难。17世纪晚期的新教徒神学家柯顿·马瑟说,宗教带来繁荣,而繁荣摧毁宗教。他的意思是,殖民者依靠勤劳节俭创造财富, 但是富裕起来就背弃这些美德。但是,20世纪的历史学家艾伦·泰勒指出,传统行为模式的衰退被大大夸大了:“核心原则还在,特别是坚持做一个有道德、有教养、会经商的同质民族。”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4)中及其弟子托尼在《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926)中论证说——清教主义先出现,刺激商业贸易和制造业发生了随后的变化。托尼在该书中图文并茂地描述了“清教运动掀起的巨大风暴”:“树木东倒西歪、橡树啪啪作响、枯叶随风狂舞,既非全然的冬天又非全然的春天,但是猛烈又提神、无情又温柔,发出向往又痛悔的奇怪声响……”英国殖民者把清教主义带到了北美,这里说的英国殖民者包括后来在马萨诸塞州楠塔基特岛和宾夕法尼亚州定居的贵格会教徒。 在英国殖民者之后,又有几批有着类似信仰的人移 民到了北美,比如在纽约州新罗谢尔定居的法国胡格诺派教徒、在纽约州其他地方定居的荷兰归正会教徒、在新泽西州定居的莫拉维弟兄会教徒、在宾夕法尼亚州定 居的门诺派教徒和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定居的苏格兰人,尤其是有着爱尔兰血统的苏格兰人。 而道德社会的实现,只能通过节俭、节制和勤勉,这些都成为了最重要的清教价值观。典型的清教徒被认为:“生性自省、自律、自制,是俗家苦行僧,其修行之地不是修道院,而是战场、账房、市场。”宗教改革者加尔文说上帝是“伟大的工头”,加尔文自己曾到处找活干。“原因何在,”他写道,“为什么生意所得不能超过土地所得?商人的利润若非来自他自己的勤奋勤勉,那要来自哪里?”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一:人间天国 建造人间天国这一愿望,体现在了约翰·温斯罗普的讲话中。他率领一批清教徒到达了新大陆,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当选为首届总督。起航前他对追随者说,新英格兰会是“山巅之城”(《马太福音》)。马萨诸塞殖民地(最初叫种植园)会是一个样板,新英格兰以后的殖民地都会仿它而建,届时人们会说是上帝要求殖民地“就像新英格兰那样建立”。 1835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新英格兰文明是“矗立在山顶的灯塔,在温暖了邻近地区后,把光芒投射到远方的地平线”,渗透到整个联邦。 19世纪50年代,这个愿望被世俗化,成为“昭昭天命”中的一条信念,引出了对美国年轻人的著名号 召“去西部,和祖国一起成长”。这个口号是《纽约论坛报》的创始人贺拉斯·格里利提出的。它的原型,一直反映在某些相信基督会再次降临,甚至出现在美国的新教教派的信仰和习俗中。 笼统地说,它表现为一种对社会未来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在当时世界各国中独一无二——并坚信 难题之所以出现是为了得到解决。最具代表性的代言人之一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从未怀疑美国永远是朝阳”,富兰克林还精辟地用一句话定义了美国:“新大陆不看你是谁,只看你有什么本事。” 本着大体相同的精神,美国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杰弗逊把约翰·洛克的“生命、自由、追求财富”巧妙地改成了“生命、自由、追求幸福”。 又一个世纪后,1923~192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告诉我们,“美国不承认任何贵族,除了工作的人。”他还相信“工作证是进入贵族阶层的唯一通行证”,但是“人只有开始敬神之后才开始成长”。对于柯立芝来说,“建工厂就是建教堂”、“在工厂工作就是在教堂祈祷”。 20世纪,这个价值观还有了一个很受欢迎的代言人——卡通人物“超人”,他相信“真理、正义、美国方式”。超人尽管出生于氪星球,但在美国小镇长大,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又是一个英雄乃至神一般的人物。 清教主义价值观之二: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