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 必修一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入新课】
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
汉: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宋:据说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清: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说明: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
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汉到元不断加强了这一制度,到了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展示标题)。
过渡:黄宗羲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设问:为什么黄宗羲说有人认为明朝没有好的治国方针,是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开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目宰相制度的废除。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提问:宰相什么时候设立?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副丞相)、太尉。
1、原因: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
根据材料,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
根本原因:宰相制妨碍皇权集中。
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专权。
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废行省、设三司——元朝的行中书省是从大都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它总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职权很大,后来四方兵起,中央根本指挥不动,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布政司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都指挥司掌一省的军政。按察司为一省司法长官。三司分别掌管军政、行政和财政,隶属于中央。
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宰相。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废丞相、权分六部——朱元璋将胡惟庸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抄家灭族,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之后,明太祖将中央行政机构进行调整,看图思考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影响?
变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且下令今后不许任何人再提设宰相一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3、影响: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师:当权力集中到了皇帝一个人手中的时候,是否皇帝可以高枕无忧了?请大家看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朱元璋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
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反映出废除宰相制度虽然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矛盾,防止权臣专权。但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明太祖不得不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内阁应运而生。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处理、深感力不从心。
(2)设立及演变:
A: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内阁创立、发展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由于文渊阁处在宫中,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请看P17学思之窗。当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比如魏忠贤。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随着时间的变化,内阁的权利逐步扩大,随着内阁权利的扩大,地位也越来越高,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纵臣。特别是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