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氨气传感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应用.docVIP

新型氨气传感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氨气传感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应用.doc

新型氨气传感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应用   摘要:提出了一种通过自行研制的聚苯胺/TiO2-PQC新型氨气传感器来实现迅速定量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肺炎克雷伯菌在有尿素的存在下能够产生大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此时产生的氨气能够与自制的聚苯胺/TiO2-PQC氨气传感器反应,并引起其表面电参数的变化,信号通过电脑输出,从而达到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目的。经过研究结果显示,与SPQC相比新方法操作简单,更加灵敏以及不需要特定的培养基等特性,而且能够实现定量实时监测肺炎克雷伯菌。   关键词:聚苯胺/二氧化钛;肺炎克雷伯菌;检测;鉴定;SPQC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0前言   近年来属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发生率成上升趋势,并且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也不断攀升[1],这样就给临床治疗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费用昂贵且操作复杂的表型确证试验,双纸片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质粒提取等技术[2],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的复杂程度及费用的昂贵都局限其使用。因此提出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是具有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且检测速度快是非常具有意义的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串联式压电氨气传感器来实现实时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该传感器是通过串联修饰了聚苯胺/TiO2复合材料[3]的叉指电极与石英晶体所构成的。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在线监测的特点,为临床诊断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提供很好的检测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细菌和化学试剂   菌种:肺炎克雷伯菌(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   化学试剂:钛酸四丁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苯胺单体(AR);盐酸(AR);过硫酸胺(AR);无水乙醇(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AR);聚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美国Aldrich公司,AR);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美国Aldrich公司,AR);氨气,二氧化碳,氮气(均由大连海得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培养基   用来储藏菌种的培养基-营养肉汤NB:依次向锥形瓶中加入5.0 g氯化钠,5.0g牛肉浸膏 ,10.0 g蛋白胨,1000 ml去离子水,通过高温高压锅经过121℃灭菌冷却后,调溶液pH为7.4。   YC肉汤培养基[4]:依次向锥形瓶中加入1.0 g酵母浸膏,2.0 g牛肉浸膏,10.0 g葡萄糖,16.0 ml氨基酸以及用孔径为0.2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后浓度为20 g/L的尿素,再加入去离子水1000 ml,通过高温高压锅经过121℃灭菌冷却后,调溶液pH为7.4。   1.3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5]如图1所示(1.恒温水浴套 2.大检测室 3.小检测室 4.培养基5. 聚四氟乙烯膜(PTFE膜)6. 聚苯胺/TiO2电极 7. 气体入口 8.气体出口)。该装置是由检测单元,振荡器,电脑以及频率计数器组成。整个检测单元的构成步骤如下:首先把培养基和细菌放在大检测室中,接着用孔径为0.2μm的聚四氟乙烯(PTFE)膜密封小检测池的底部,然后将其插入到培养基约0.5 cm深处,最后把检测氨气的探针―聚苯胺/TiO2电极放在小检测室中(切忌该电极不要接触到培养基液体)。   检测整个流程如下:先后将培养基和细菌接种到大检测室中,当在生长代谢过程中细菌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此时氨气就会透过PTFE膜进入小检测室随即就会与电极上的聚苯胺/TiO2接触发生反应,引起电极表面电参数的变化,接着这种变化就会通过IC-TTC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转换为频率的变化,同时电脑记录数据。(整个实验过程中,恒温水浴套将装置恒温控制在37℃)   1.4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聚苯胺材料的制备[6]   1.4.1 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   A液:用移液管精确移取1.0ml钛酸四丁酯溶液并缓慢价加入到无水乙醇中,同时不断搅拌,大约搅拌15min后静置放置,备用。   B液:用移液管分别移取7.5 ml无水乙醇,2.5 ml HNO3到烧杯中,大约搅拌15min后静置放置,备用。   二氧化钛溶胶(AB混合液):接着把B液缓慢的滴加到A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连续搅拌4 h,随后放置24 h,备用。   1.4.2 聚苯胺的合成   在室温条件下,首先将20 ml 2 mol/L的盐酸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的加入0.45 ml的苯胺单体并不断的搅拌,当混合均匀后向该溶液中再逐滴缓慢的滴加10.0 ml的过硫酸胺HCl溶液,当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蓝黑色时则表示聚苯胺材料已经合成完成了。   1.4.3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合成   0.1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