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某风电场场址岩土工程条件分析.docVIP

武鸣县某风电场场址岩土工程条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鸣县某风电场场址岩土工程条件分析.doc

武鸣县某风电场场址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摘 要:该风电场位于广西武鸣县境内太平镇、马头镇东面大明山余脉一带,场址距离武鸣县约20.0 km,与上林县、南宁市等毗邻。本文介绍了该风电站的岩土工程条件,并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风电场 场址 岩土工程条件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22-01   1 工程概况   该风电场位于广西武鸣县境内太平镇、马头镇东面大明山余脉一带,场址距离武鸣县约20.0 km,与上林县、南宁市等毗邻。场址中心地理坐标约为E108°31.76′,N23°21.82′,场址内山脊或山包海拔高程约为600~1200 m,场址地形较复杂,属于山地丘陵风电场。该风电场一期场址属太平镇辖区,太平镇至一期场址距离约8.0 km,有简易道路可达。由县城至风电场段二、三级路况基本满足运输要求;四级路及机耕路需进行改扩建,并新建风电场场区内的道路,方可满足风机大件运输要求。一期场址面积约为30.9 km2,规划装机容量49.5 MW,装机25台。   2 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广西区域地质志》,拟建场址区区所在的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之右江再生地槽(Ⅴ)之西大明山隆起(Ⅴ5)的东北部。区内沉积建造和地壳运动,主要经历了广西(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沉积建造较为复杂,褶皱及断裂发育,岩浆活动不甚发育,构造线主要受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因受多种构造线的影响或穿插,次级褶皱轴为北东、北西向,或为东西、南北向,呈现颇为复杂的构造复合关系。根据《广西地震构造图》,拟建场址区附近的区域活动断裂带主要有百色~合浦断裂带(③)、巴马~博白断裂带(④)、桂林~南宁断裂带(⑦)。   根据《广西通志?地震志》资料,拟建场址所在区域位于桂西北强地震构造区。沿巴马~博白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分布,4.75级以上(含4.75级)地震分布在断裂带的西北段和东南段,广西有地震记载以来,3次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该断裂带上;沿桂林-南宁断裂带有少量地震发生,东北段的灵川和西南端的宁明发生4.75级地震各一次;沿右江大断裂带地震时常发生,有地震记录以来,其中大于4.75级地震7次,最大震级地震为1962年和1977年分别发生在田林县和平果县的5级地震,震中距拟建场址区大于50 km。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   3 场址岩土工程条件   3.1 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新天武鸣安凤岭场址位于武鸣县境内,属中山地貌。整体地势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起伏较大。场地内地面高程490~865 m,相对高差50~350 m。山体自然坡度一般在10°~35°之间,局部较陡,坡度大于35°。场地内零星分布有旱地、林地、荒地等,以种植八角树、桉树、杂木、杂草、灌木、杉树等为主。   3.2 地质构造   场址处于北东向板簧向斜与大明山复式背斜交界处,即:北西侧为单斜构造(包括1#~8#号风机),岩层倾向西北;东南侧为走向近东西向渌联向斜南翼(包括9#~25#号风机),该向斜次级褶皱发育,产状变化较大。   在场址中部11号风机至23号风机一带附近发育f1断层,为平移正断层,断层走向340°~350°,倾向NE,倾角70°~75°,破碎带宽2~10 m,该断层距离最近的风机位为11号风机和23号风机最近,距离约50 m。   在场址东北部发育f2断层,为平移正断层,走向290°~305°,倾向NE,倾角70°,破碎带宽5~20 m,该断层已在风电场场址外围,距离最近的风机位为33号风机,距离约2.7 km。   3.3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测绘调查及槽探、人工开挖边坡揭露,场址内覆盖层第四系冲积层(Qal)和残坡积层(Qedl);下伏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下统那高岭组(D1n)泥页岩夹泥灰岩、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l)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寒武系第三段(∈c)泥质粉砂岩夹砂岩、寒武系第二段(∈b)泥岩夹粉砂岩。   3.4 岩体风化特征及分带   场址区岩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强、弱、微三个风化带,由于岩性的不同,裂隙和地下水的影响,又有夹层状风化的特点。(1)强风化带:呈灰黄色、灰白色、紫红色等,相互夹杂,风化裂隙发育,充填石英脉,脉宽5~50 mm,岩体破碎,强度不高,岩块锤击易碎。(2)弱风化带:呈灰色、紫红色,裂隙较发育~少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块锤击声脆,强度较高。厚度一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