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doc
浅析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
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眼病理学是重要的眼科基础学科,作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对深入认识眼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眼病理学诊断几乎是眼科临床的最后诊断,因此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眼病理学 眼科学 地位 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怎样才能掌握时代脉搏和学科发展方向、跟上时代潮流、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眼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眼病理学是重要的眼科基础学科,作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桥梁,对深入认识眼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眼病理学诊断几乎是眼科临床的最后诊断,因此如何促进眼病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大量边缘学科的出现及各种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眼病理学者认识到引进新技术、促进本学科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眼病理学的起始
1928年我国北京协和医院有由Fuchs组建的眼病理室。50~60年代以来,由于眼科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眼科医院及眼科中心相继成立,眼病理学也由于眼球这个组织器官的相对独立性,相继从普通病理中独立出来,成立了眼病理室,眼病理专业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我国最早的眼病理室由林文秉教授在50年代组建,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眼病理学》专著。我国早期眼病理专家有林文秉、郭秉宽、潘作新、李凤鸣、倪 、郑邦和、易玉珍、何淑芳、费佩芬、夏瑞南、于纯智、孙宪丽等,以后从事眼病理工作者逐年增多,其中多数兼做眼科临床。由于眼病理与临床密切结合,造就了一大批新时代的眼病理研究者,他们曾在期刊上发表过许多临床与病理研究的优秀论文,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眼病理学的研究现状
1979年全国眼病理学组建立以后,每隔2年举办一次全国眼病理学术交流会及学习班,至今已举办6次。会议内容丰富,除了临床病理外,众多学者将基础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对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为疑难重症的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80年代以来,电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NA计算机定量病理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已引起眼病理学者的重视,并应用于各种眼病的研究之中。如近年来已有我国自己培养成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株SO-Rb 50(广州)、HXO-Rb44(湖南)等,并进行了抗癌药物敏感性测定。Rb分子遗传学已有较多的研究报告。Rb细胞凋亡分子病理学及自发退化机理研究也有报告。视网膜组织移植的抗原性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吞噬机理-受体、配体的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眼部恶性肿瘤癌基因及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基因蛋白等)的表达、致癌机制的研究等也在逐步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功能失代偿、兔眼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的实验研究及人工晶体前膜的超微结构研究均有报告。正常人眼筛板发育结构研究、牛眼小梁网体外培养及吞噬功能研究、牛眼小梁网组织糖胺多糖的分离和测定等,均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三、眼病理学的发展前景
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是本世纪继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革命后的第三项技术革命,其中有一些技术已引入病理学研究领域,例如(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比较接近病理形态学的一项技术,从传统的以显色反应的特殊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进步到能专一检出靶组织内的抗原或基因表达产物。目前我国除应用多种国外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外,也可以自己制备和推广一些单克隆抗体。(2)核酸杂交技术可结合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检测细胞或组织内核酸(DNA、RNA)的存在或表达上的改变。可将疾病的病因、特异性诊断、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研究推进到基因分析水平。(3)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是一种特异性DNA序列体外酶促合成方法。系简单自动化反应(经过变性、复制、延伸),能生成和修饰一定长度和序列的DNA片段。在检查疾病的过程中,只要已知待检基因的序列或部分序列,即可合成一对与两条靶序列3′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经过聚合酶链反应,循环多次则可扩增上百万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或结合核酸探针分子杂交、DNA序列测定技术,可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及RNA检测中,具有高特异性、快捷、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采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DNA定量检测技术,可对石蜡切片内单个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细胞核的形态特征进行简便、快速的定量测定,从而获得各种生化和形态特征的定量参数。将病理学诊断由形态学定性发展至计算机定量,特别是对一些良、恶交界性及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性病变能早期获得信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眼病理学科作为眼科基础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