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百度经验: 一,功效主治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二,作用:宜忌配伍【和合宜忌】 1.得醢良 《药性论》 。 2.无热者不用。《本草经疏》曰:“凡伤寒传入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配伍应用】 1.配葱白,二药相合,乃《肘后》名方葱豉汤,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清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肘后方》目:“伤寒”?·初觉头痛,身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 2.配麦冬,滋阴解表,治病后阴虚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此等证外邪在表丽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 .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伤寒论》亦有“亡血忌汗”与“迟中 脉 迟者,不可发汗”的禁例。病者血虚阴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用麦冬养阴以滋汗源。豆豉发表以解外邪.二者配合,标本兼顾,方可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3.配栀子,《赤水玄珠》: “得山栀,治懊侬。”乃热病后期,邪郁胸膈,躁扰不宁,心烦不得眠,身热,舌红,苔微黄。 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梔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 4.配杏仁,《得配本草》曰:“佐杏仁,开膈气。”杏仁苦降,豆豉升散,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开利膈气,凡因膝气郁滞,症见胸中窒滞,暖气呃逆不休者,投之立效。 5.配薤白,温阳健脾,止大便下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若脾阴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血从下溢而便血。伴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治当温阳止血,薤白温阳,豆豉健脾,二药相合,使中阳复而脾运健,气能摄血,便血自止,故《本草经解》曰: “同薤白,治血利。”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