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龍騰版b3l6赤壁賦講義.doc
龍騰版B3L6赤壁賦
( 蘇軾【變】與【不變】,看事情的一體兩面 ( 【曠達自適】的超脫
一、蘇軾的blog: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一)my name:
字【子瞻】 (1)蘇洵名二子說:「輪、幅、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
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
之不外飾也。」
(2)「軾」是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憑軾以為敬禮,也可遠
望(瞻),故蘇軾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1)宋史蘇軾本傳:「(貶黃州時) 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
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2)蘇軾在東坡築「雪堂」,自書「東坡雪堂」四字匾額,自號「東坡居士」。 諡號【文忠】 南宋孝宗時追諡。(歐陽脩亦為此諡號) (二)my book:《東坡全集》
(三)生命史:眉州 眉山人(今四川 眉山)人。
前期意氣風發:仁宗嘉祐二年,東坡22歲中進士。與弟轍(19歲)、曾鞏(38歲)同年及第。
(
中期外放各地:36-43歲,首次來到杭州。
(
中後期轉捩點【烏臺詩案】:44-48歲,貶至【黃州】,五年期間是創作黃金期和風格轉變期。
(
後期再貶各地:51-66歲,二度到杭州,最遠貶至儋州。
前期─意氣風發(36歲之前)
1.少年得志:
(1) 當時主考官歐陽脩讀蘇軾於科考所寫之文刑賞忠厚之至論,極為賞識,本欲拔擢第一,又恐文章乃門客曾鞏所為,為避嫌將其文取為第二名。
(2) 歐陽脩語梅堯臣曰:「讀軾文章,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
頭地。」
(3)此段時期,蘇軾為應科考,寫了相當多的辭業,含25篇論及25篇策,其中留侯論
及教戰守策皆為其中之名篇。
2.仕途:
(1)仁宗嘉祐六年,蘇軾26歲,於御試對制策入三等,弟轍入四等,父子名動京師,時號「三蘇」。初受任鳳翔府(今陜西鳳翔縣)簽判,與弟轍分隔兩地,按時互寄一詩,有和子由澠池懷舊一首: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末句乃追憶上次前往澠池途中,因馬死,更換驢子前往之事。
※詩旨:既對人生的短暫與不定有所感慨,也以往日的艱難歷練與弟共勉。展現達觀生命態度。
(2)軾出任鳳翔府簽判第二年,修建官舍,築建府亭。苦旱,後慶得喜雨,於是欣然命筆,連綴成篇,寫成喜雨亭記,文章內容充分體現關心農事,與民同樂,與民共憂的思想感情。
中期─-外放各地(36─43歲)
神宗熙寧四年,蘇軾36歲,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擔任通判杭州,首次來到杭州。
(1)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開始「熙寧革新」,蘇軾因不贊成改科考為學校推薦的措施,自請外調。熙寧四年的歲末,到杭州擔任通判。三十八歲的蘇軾,寫下〈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河南)、徐州(江蘇)、湖州(浙江)等地知州,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1)熙寧八年(西元一0七五),知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重新修葺超然臺,作〈超然臺記〉,表達其超然物外,無往不樂的思想;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詞,悼念亡妻王弗,詞意淒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回首向來蕭瑟處(44─48歲)―貶至黃州―人生重大轉折期
1.黃州五年―
(1)神宗元豐二年,蘇軾44歲,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
(2)神宗元豐二年,新黨黨羽前後多次上章彈劾蘇軾詩文中有怨謗朝廷的文字,於是將
蘇軾下御史台獄,由八月十八日入獄,被政敵羅織迫害嚴刑逼供,至十二月二十
八日出獄,共關押一百三十天,史稱「烏臺詩案」。因漢書載漢時御史台有柏樹,
上有烏鴉數千,故御史台又稱「柏台」或「烏台」。
2.風格轉變―創作轉折期
(1)軾在黃州五年(44歲-48歲),熬過人生最大的劫難,使他的人生觀徹底改變,變得更為超脫、曠達,其人格、風格俱臻成熟。
A.生命境遇→能超脫現實悲苦
B.作品格調→能形成高曠飄逸之風
(2)詩詞風格也由盛氣凌人轉向閒適安逸,期間有許多重要作品:
林語堂認為蘇軾最精采的四篇作品:前、後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念奴嬌(詞作)、
定風波(詞作)。
(3)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