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第十三章《城建重点工程简介》
姚国文著《益阳市建设志》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简介
第一节 五一西路新建工程
五一西路是益阳市最早新建的城市主干道。1952年,市人民政府开工修建从向仓路至汽车路的五一西路。该路长1525米,宽8米,面积12200平方米,为泥结碎石路面,于1953年基本完成。1954-1956年,修建从向仓路到新石路的五一西路西段(长707米),是利用原有的街巷改建的,道路线型有拐弯,路面宽度也不一致(3~5米),面积2828平方米。1963年至1965年,对汽车路至向仓路的五一西路进行沥青表处理,它与河南路一起,成为益阳最早的两条柏油路。1973-1975年,市人民政府拓宽从汽车路至新石堤路的五一西路,同时将车行道改造成沥青表处理路面。道路扩宽情况:自新石堤路至向仓南路,路宽由3-5米扩到6米(其中车行道宽5米),面积增加到4242平方米;自向仓路至三益街的路段,长230米,宽由8米扩到20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面积增加到4600平方米;从三益街至汽车路的路段,长1295米,路宽由8米扩到30米(车行道扩宽到14米),面积增加到38850平方米。道路改造情况:道路结构,底层为25厘米厚的块石层,中层为8厘米厚的泥结碎石层。从汽车路至建新里的五一西路路段(长1798米,面积10788平方米)改造成沥青路面,其中,自人民路至建新里(长273米),沥青砼厚2.5厘米,其余部分沥青砼厚3.5厘米;自建新里至大水坪学校路段(长434米,面积2604平方米)为泥结砾石路面。工程完成后,五一西路全长2232米,道路面积47692平方米,其中,车行道面积24425平方米。
第二节 河南路(现滨江路)新建工程
1954年特大洪水过后,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为避免水患,作出城市重点向河南地区发展的决策,并决定采取水灾后以工代赈的办法,新建从裴公亭至新堤嘴的河南路(现滨江路,下同)。与河南路新建作为一个项目一起开工的还有与河南路相接的两条支路:一是从大港口至长益公路的大桃北路,二是从资江南岸至资江瓷厂大门的瓷厂路。
领导机构与工作班子:工程领导机构是市人民政府,工作班子是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市河南道路修建工作组,工作组由市人民政府建设科牵头,有干部6人。
工程概况:(一)勘测、设计:从裴公亭至新堤嘴的河南路,长3260米。工程由市建设科2人担任勘测、设计以及工程业务。其设计原则是:便利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并能防止一定高程的水患,道路尽量做到直、平、高。其宽度、侧坡、高程各段不同:从大渡口至新堤嘴路段,长1560米,路面宽12米,填方部分侧坡为1︰1。从裴公路至大渡口路段,长1700米,路面宽10米,填方部分侧坡为1︰1.5,路面高度为海拨36米,最大纵坡5%;挖方部分侧坡为1︰1,道路最大纵坡为7%,路面高度为海拨37米。(二)土方工程:全线开挖土方和填土方共86201立方米。其中,从裴公亭至大渡口路段全部为填方,平均填高2.6米左右,地势较高路段填土1~1.5米,地势最低的陈家垸子水塘填土深度(最深)为3.5米。陈家垸子段淤泥深度为0.5~0.6米,不清淤,以填土压力将淤泥挤出路基之外,通过一定时间的压实、沉降稳定路基,采用块石护坡。从大渡口至新堤嘴路段既有填方,又有挖方。(三)路面工程:全线铺3.5米宽的碎石路面。同时,将原西流湾路拆下的麻石,重新铺在新路基路面上。(四)桥梁工程:改建木桥1座,即将粟公港上原有木桥向上游位移30米,架设于新建路基上。木桥仍为原有建筑式样。(五)涵洞工程:工程共计大小涵洞10道,其中较大的5道,分别修建在裴公路、白鹿路、中梅小学门口、中梅小学下面、医院上面,为箱式水涵,全长75米。每道箱涵长15米,宽0.4~0.6米,高0.8~1.2米,块石底板,用1︰2︰4三沙和块石砌筑的箱墙,上盖0.13~0.15厚的麻石。(五)拆迁:工程共拆民房50栋,计2300平方米;占用民田24.39亩。由郊区镇公所、派出所、办事处组织工作组(由干部、户籍警、人民代表组成),以基层干部为基础民主评议确定补偿,房屋每平方米补偿18000元的标准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评定,发给补偿费。先拆迁骨干、积极分子的房屋,后拆迁群众的房屋。全部拆迁的房屋19栋,112间,32户,134人;部分拆迁的房屋7栋,12间,7户,30人;退让的房屋11栋,55间,11户,40人。(六)田土补偿:根据1953年政务院颁发的国家建设及地方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和占用田亩面积、占用田户情况,分公私的不同,发给补偿费。私有土地以3年生产收入价值进行补偿,每亩田按全年收入300斤稻谷计算,补偿3年计900斤稻谷;公有土地以现有生产收入价值进行补偿,折合为每亩补偿88000元。对生活特殊困难者,另行照顾。
施工:1954年8月17日,集中干部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