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1

主讲人: 程柳青 理论优势: 医学模式的转变 治疗优势:整体调节,三因制宜等 方药优势: 养生保健优势 : “药食同源” 第一节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一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炮制 四气误用 寒证用寒凉药-如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热证用温热药-如火上浇油 病重药轻 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如隔靴搔痒 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如扬汤止沸 病轻药重 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 当用凉药而用寒药-反伤其阳 2.五味 -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药味不同,作用不同;药味相同,作用相近 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1)辛 1)能散-发散 如麻黄、薄荷治疗表证(发散解表) 2)能行-行气、行血 如木香行气治疗气滞, 川芎活血治疗血瘀 (2)甘 1) 补益-如人参、熟地治疗虚证 2)和中-如甘草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 3)缓急-如甘草治疗痉挛疼痛(缓急止痛 (3)酸 -能收,能涩(收敛、固涩) 如五味子治疗出虚汗(敛汗) 山茱萸、金樱子治疗遗精(涩精、固精) 乌梅、五倍子治疗泄泻(止泻) (4)苦 1)能泄 -如大黄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 杏仁治疗肺气上逆的喘咳(降肺气止咳平喘); 黄连治疗热盛心烦(清热泄火) 2)能燥-如苍术治疗湿证(燥湿) 3)能坚阴-如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火存阴(坚阴) (5)咸 1)软坚散结-如瓦楞子、牡蛎治疗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皮下脂肪瘤) 、痞块(泛指腹内肿块) 2)泻下-如芒硝治疗便秘(泻下通便) 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 药性-根据实际疗效确定、归纳 药味-药物的真实滋味、实际性能 气味结合 气味不同,作用各异 气同味异-苦寒、辛寒 味同气异-甘寒、甘温 (三)归经 -药物对于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 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引经药 太阳经头痛-头项痛-羌活 少阳经头痛-头侧痛-柴胡 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白芷 厥阴经头痛-头顶痛-吴茱萸 (二)升降浮沉 -指药物对疾病治疗作用中的趋向性 1.与病位病势的关系 1)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病位在下在内-宜用沉降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3)病势上逆-宜降不宜升 4)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2.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寒凉-沉降 质地轻-升浮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 质地重-沉降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3.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酒炒-升,盐炒-下行 姜汁炒-散,醋炒-收敛 少数升浮药配多数沉降药,随之下降 少数沉降药配多数升浮药,随之上升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相结合 同归一经(肺经),其气不同 紫苏-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薄荷-凉-疏散风热(风热表证) 干姜-热-温肺化饮(肺寒) 黄芩-寒-清热泻火(肺热) 同归肺经,升降浮沉不同 麻黄、桔梗-升浮-宣肺 杏仁、苏子-沉降-降气止咳平喘 一药归数经 龙眼肉-心经-心悸失眠健忘 -脾经-食少体倦、腹胀便溏 山药-归脾、肺、肾经 知母-归肺、胃、肾经 (四)毒性 中药-安全,低毒 中毒原因、途径 1. 对毒性认识不足 2.过量或长期用药 “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3.误食误用 4.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 5.配伍不当 附子兼饮酒 朱砂与碘、溴化物同用-医源性肠炎 6.药不对证 “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 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7.制剂不当、煎服方法不当 8.轻信或迷信单方、验方、秘方 9.有意或盲目滥用 ( X )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 10.体质因素 苦楝皮4-6g,体弱女子4g中毒 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荨麻疹 11.乳母用药 乳母用雷公藤-哺乳患儿出现毒副反应 12.外用中药使用不当 三、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用药的”七情” 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 清金散(黄芩)、独参汤 2.相须 -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疗效 如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大黄+芒硝,攻下泻热 3.相使 - 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利水健脾的茯苓 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4.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 5.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