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战须耳德河口:为安特卫普港开道.doc
苦战须耳德河口:为安特卫普港开道 全长435千米的须耳德河源起法国,流经比利时,于荷兰境内注入北海。须耳德河发挥着重要的水运作用,其中最繁忙的一段航道位于比利时大港安特卫普和根特之间,附近的多条运河将两岸与位于河口地区的半岛、小岛相连接,使得须耳德河口成为出海通航的黄金区域,安特卫普也凭借地利之便成为全欧数一数二的国际大港。 不难看出,须耳德河口地区在和平时期是贸易要道,在战争年代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事实上,当1940年纳粹德国席卷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之际,就立即把安特卫普及河口地区纳入其战时管控体系中,并从二战中期开始对当地防务实施升级,在航道和入海口布设大量水雷和障碍物,在近岸地区及大小岛屿上布设岸防炮和高射炮阵地。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当地的控制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突入安特卫普 时移事易,1944年6月,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欧洲的局势为之一变,日益受到盟军进逼压力的德军进一步增强了须耳德河口地区的防务配备。与此同时,登陆后的盟军部队虽然不断顺利推进,却因为逐渐远离诺曼底这个物资集散站而变得前进困难,保障不力。有鉴于此,盟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正视安特卫普的重要性。在决策者们看来,只要拿下这座港城,就能够获得第二个物资集散站,从而支撑地面部队向莱茵河乃至德国境内纵深进军。 夺取安特卫普的任务被交给了英国人,1944年9月1日刚刚晋升陆军元帅的蒙哥马利,则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他信得过的英军第11装甲师。在罗伯茨少将的指挥下,第11装甲师迅速调整前进方向,向比利时疾进。由于传闻德国人即将炸毁安特卫普港区,英国坦克一路上争分夺秒,于9月初杀入安特卫普近郊。 9月4日,在比利时抵抗组织“白色旅”的有力配合下,第11装甲师突入安特卫普城区,随后控制了占地约25平方千米的码头,成功地将这座重要大港收入手中。这一切全部抢在德国人对港区实施破坏之前,因此,港口的全部设施全都完好无缺,600架起重机也如平时那般静静地站立着。 盟军百密一疏 英军一如计划地成功夺取了安特卫普,确实是战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事实是,尽管安特卫普已入盟军的掌控,他们却无法使用这座港口。原因很简单,安特卫普和北海之间的须耳德河口地区仍在德军的掌握中,任何船只都要经行须耳德河才能进出安特卫普港! 事实上,在攻下安特卫普的同时,没有布置更多兵力肃清整个须耳德河口地区,是盟军进入欧陆作战后所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罗伯茨的顶头上司、英第30军军长霍洛克斯中将后来坦承:“我的眼睛只盯着莱茵河,任何其他事情对我而言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须耳德?我要承认那从未进入我的考虑范围。我很高兴我的人拿下了安特卫普,但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要等到运河两岸的敌人被肃清,安特卫普港才能正常使用。” 假如霍洛克斯决心把手伸得更长,他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虽然连续进军超过320千米、补给困难的第11装甲师已成强弩之末,但他还有其他部队可用。根据第30军的战时日志,当时全军储备的油料还足够每辆坦克行进160千米的距离,而且更多的补给也已经在路上,即将送抵。 当然,霍洛克斯也不是这次错误的关键责任人,比他更高级别的将领同样忽略了须耳德河口。英军战地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也好,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好,都要负责任。在向部属发布夺取安特卫普的行动指令时,最高统帅部根本没有指出须耳德地区的重要性。蒙哥马利后来对此写道:“我必须承认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低估了打通安特卫普附近河口地区的困难程度。” “战至最后一人” 在盟军动作迟缓的同时,德国人的反应却足够快。英军开进安特卫普城的同一天,希特勒就重新启用伦德施泰特元帅为西线德军总司令。希特勒接见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时,特别关照他要保住位于荷兰境内的V-2飞弹发射基地,以及须耳德河口地区,前者将能够继续对英国实施报复打击,后者将阻止盟军利用安特卫普港。 在调整总司令的同时,希特勒又越级指挥,直接对驻防在比利时的第15集团军司令赞根中将耳提面命,要求他务必死守位于须耳德河口的沃尔谢伦岛和位于须耳德河南岸的布雷斯肯两处重要据点。 按照元首的指示,赞根立即做出了兵力调整。到9月20日,他已经成功地将自己麾下的5个步兵师全都部署到安特卫普以北的须耳德河口防御带中,兵力规模达8.2万人,配有530门不同口径火炮和4600辆各类作战车辆,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 须耳德河一如往昔般流淌着,邻近安特卫普,有一段19.3千米长的河道较窄,之后便豁然开阔,直入北海。河北岸的贝夫兰半岛向外伸出,半岛上有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与内陆相连接,通往沃尔谢伦岛的设防严密的堤道也通过半岛。 德军的防御重点之一便是沃尔谢伦岛,岛上分布有50门口径从75毫米到220毫米不等的火炮,驻守部队是第70步兵师。在内陆的防御重点则是南须耳德要塞―布雷斯肯,整个地区沿着海岸线拉伸约40千米,从布拉克曼直到另一处港口泽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