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易安绘花 ————浅析李清照笔下以“花”为意象的词 2、桂花之香 李白在《咏桂》诗中曾提到:“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桂花远居深山,所以对人来说桂花是“情疏迹远”,可她的芳香却不会因此而减少。邓肃在《岩桂》诗中赞道:“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可见桂花之香。香气浓郁的花,香味或清或浓,不能两者兼备,但桂花却清浓兼具,清芳袭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赞道:“情疏迹远只香留”;又在《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中叹道:桂花之香能“熏透愁人千里梦”。“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需诸如“浅碧”、“轻红”等耀眼之色,仅凭自身的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 3、桂花之品质 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中写道:“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李清照把桂花写得非常多情,不仅表达了她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也把桂花的无私奉献的美好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桂花把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奉献给人们,不求索取,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这种温雅清淡,清幽雅丽的气度与风格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在《鹧鸪天·桂花》中李清照追求桂花那种“情疏迹远只香留”的隐士情怀,在《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中,她追求桂花那种“终日向人多酝藉”谦虚淳朴的品质。 桂花含蓄蕴藉的品质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动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桂花芳馨而不炫耀,格高而韵远的品质也是也是清照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 1、少女情丝 ????? 少女的无忧无虑、少女的多愁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关照中得以展现,洋溢着少女的纯真、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点绛唇》是李清照十六岁的作品,此词借梅花的烘染,展现了少女天真活泼及初见未婚夫时的慌张、羞涩的情态,词是这样写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晨露未干的花园里,一位娇美纤弱的少女“蹴罢秋千”,“见有人来”,惶恐不安,慌乱中“倚门回首”,是好奇心的驱使使她想偷看一下“他”,但又怕“他”看透了自己的心思,于是一边倚门掩身,一边又有意无意地把玩着青梅,“却把青梅嗅”,此时,少女的情窦绽放了青梅的花蕾,青梅的芬芳迷醉了少女的脚步。这信手拈来的是青梅,而绝非什么粉桃艳李,就可以想见那时的清照对梅就有多么青睐;也不难想象这“不知酝籍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梅的意象又“蕴籍”着清照多少高雅的情操,包藏了多少深刻寓意!一个天真、娇羞,好奇对爱情生活大胆向往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 4、老妇情境 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晚年的李清照,四处漂泊,沧桑孤单。此时她眼中的梅花已经充满了辛酸的回忆:“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年年雪里》)词人忆昔伤今,感慨万千,梅花包藏的美好回忆越多,词人就越是深觉国家之痛,离黍之悲。晚年的李清照,眼前的梅花已不忍看。至此,梅花这一意象上升到包含身世之悲、国家之痛的高度,成为词人一生血泪的见证,眼前虽为盛开的梅花,在她心中却已凋零残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嫁为人妇后所写的,内容是怀念少女时期的生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生活的闲适和惬意,词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溢于字里行间。荷花给我们带来的总是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荷花和少女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少女在赏荷的时候也总会带有一种微妙的情思。对于有过这种情感体验的李清照来说,她巧妙地将自我融入到荷花之中,将天真烂漫的少女和一片荷田共同构成了一幅少女生活的美丽画卷。 在对李清照词的传统划分“二期说”中,李清照的前期词中多是对少女、少妇时期的的愁苦或是欢乐美满的描写。在她的词中有关于荷花”的词句共有四处,而三处都是前期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这是李清照前期另一首写荷花的词,如果说在《如梦令》中我们看到的荷花只是一个少女闲适生活的美好画卷,那么这一首《一剪梅》就是李清照笔下荷花的华丽变身。这里的荷花已经完全幻化成了词人本身。它不再仅仅只是一株红莲而是一个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