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川县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及对策.doc
陇川县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陇川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当前陇川县新农村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问题;对策;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17-02
1 陇川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陇川县共有9个乡镇(4个镇、5个乡),6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706个自然村,763个村民小组,乡村户数38 562户,纯农户36 473户,乡村人口160 404人,农业人口15 2471人。劳动力数101 832人,从事家庭经营的92 722人(第一产业82 446人,第二产业3 760人,第三产业6 516人),外出务工劳动力9 110人。陇川县实有耕地面积31 380.67 hm2,其中水田面积16 280.93 hm2,旱地15 099.73,林地98 042.13。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3 379万元,农民所得总额97 612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 402元。2007年5月开始,陇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正式启动,经过逾8年的努力,陇川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
1.1 采取多种运作模式
陇川县根据“政府主导、部门跟进、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选择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大、农民积极性高、领导班子强的村寨作为试点,坚持与库区移民搬迁、扶贫整村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兴边富民工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六个结合”,采取组织农民自建、农民与施工队共建、施工队独建“三种模式”。
1.2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陇川县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试点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明确了责任和帮扶计划。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制度、支持保障体系和直接补贴政策、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民主议事制度等基本建立。
1.3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道路硬化、砌挡墙、清土方、村内排水沟、支砌石方、晒场、文化活动室、人畜饮水管道、沼气池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试点村人居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1.4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增收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陇川县重点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植甘蔗、麻竹、红土晒烟、冬季马铃薯、姬松茸、澳洲坚果、枇杷、茶叶、核桃等作物,同时开展科技培训,推广科技种植大棚蔬菜、养猪养牛、制作工艺品等,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筹集困难,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周期较长,再加上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顾虑,使得农业发展筹集资金比较困难。从县财政来看,陇川县的财政收入本来就不宽裕,尽管开展了新农村试点建设,但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毕竟有限,有时甚至会占用其他项目的资金。从农村金融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突破。国家粮食体制的改革,使得农发行支农的力度被弱化,政策性粮棉油收购等流通领域贷款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支农;农信社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比率较高,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力不从心;商业性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直接面向农业、农村贷款的金融机构逐渐减少,金融资金对农村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从村级投入来看,由于几乎没有村办企业,因而村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加之许多村组负债较多,村组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同样无能为力。
2.2 农民持续增收的动力不足
一是从陇川县农民的收入结构看,陇川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而经营性收入占比达50%以上,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比过高(70%以上依靠农业),但由于陇川县农业生产机制落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很难实现收入的大幅增长。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增收带动效应有限,导致农民增收后劲严重不足。二是从陇川县农民的综合素质看,作为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农业县,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低,长期封闭在较小的环境中,思想保守,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弱,这些因素制约了陇川县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偏低,是导致增收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从农民工的收入看,由于缺乏职业技能,文化水平不高,因而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满足日益专业化、技术化的市场需要。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少、就业面狭窄,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收入不高。
2.3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农产品品牌不响
近几年来,陇川县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农经济状态有所改变,农业产业化也迈出了新的步伐,然而并没有完全改变陇川县农业经济整体落后的状况,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够充分,大型农业骨干龙头企业少,仅有1家省级龙头农业企业(云南省和泰绿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