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与防治措施.doc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摘要 介绍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解决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病毒病;种类;传播途径;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39-01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安弟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 000年的秘鲁地区。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山西省又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商品薯与种薯生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8%,居国内第5~8位。
近年来,宁武县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的逐年增加,马铃薯退化现象非常严重。引起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侵染:种薯种植1年后有的植株明显变矮,薯块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花叶叶片卷曲、皱缩,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能自行留种。每年调种给生产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困难。为此,了解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确保马铃薯的丰产、稳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宁武县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常见病毒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将各自的症状特点、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介绍如下。
1 病毒病种类
1.1 马铃薯卷叶病
1.1.1 症状特点。马铃薯卷叶病是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是导致马铃薯退化最严重的病毒。最初症状是由蚜虫传播引起的。初期表现症状为植株上部叶片,特别是小叶基部卷曲,这些叶片趋向直立且通常为淡黄色。有的品种发病叶片的颜色可能是粉红色、红色或紫色。若是后期感染则叶片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次生症状(受感染后)上部叶片发白,有时叶片背面变为紫色。
被卷叶病毒感染后结的块茎比健康植株个头小,数量少,有可能使块茎尾部薯肉发生褐色色变。首先是在脐部薯肉由浅褐色变暗褐色。维管束组织细胞有选择的死亡。把茎块切开,薯肉有浅褐色网纹,称为网状坏死。网状坏死可以在田间和进库后几个月继续发展。
1.1.2 传播途径。卷叶病主要是由蚜虫传染,传毒介体主要是桃蚜,汁液接触不能传染。蚜虫在病柱上吸食后,需经过24~48 h的一个潜伏期才能传播,但不能传给下一代。另外,栽种带毒种薯也能传播病毒。植株在生长期间通过蚜虫传播,进一步扩大蔓延和进行再次侵染,生长后期病毒主要在薯块里越冬[1-2]。
1.2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
1.2.1 症状特点。普通花叶病是由X病毒引起的,它可使小叶叶脉间的叶肉组织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有的引起叶片缩小,植株矮化,严重时也有卷曲皱缩顶端坏死表现。
1.2.2 传播途径。通常是接触传毒,主要是汁液接触传染,健康植株在田间经风吹、动物来回走动、机械作业均有可能传毒,切刀也可以传染。昆虫中以咀嚼式口器的蝗虫可以传毒,其他昆虫不传病。
1.3 马铃薯重花叶病
1.3.1 症状特点。马铃薯重花叶病是由马铃薯的Y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特点是植株的叶柄、叶脉和茎上会出现黑褐色组织坏死的条状斑块。复叶易掉落,感病初期叶片背面、叶脉上产生斑驳、坏死,甚至沿叶柄蔓延至主茎,主茎发病时产生褐色条斑导致全叶萎蔫,后期只有顶部留有少量叶子,老叶先后脱落。
1.3.2 传播途径。主要是蚜虫(桃蚜)与汁液传播。
1.4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
1.4.1 症状特点。马铃薯的皱缩花叶病是由X和Y 2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单纯的PVX侵染马铃薯后发生轻微花叶、叶片大小和健株无异或稍有缩小。单纯PVX在马铃薯上也表现为花叶以后再形成黑色或条斑。两者复合侵染时即发生皱缩花叶病。
1.4.2 传播途径。皱缩花叶病主要是由带毒种薯传染的。病株所产生的种薯都含有病毒。X病毒通过接触传染。这种病毒在块茎中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植物都已患病。因此,决定皱缩花叶病是否发生和发生轻重关键在于Y病毒起的作用。Y病毒不仅可以通过汁液接触传染而且蚜虫也能传染。蚜虫以桃蚜为主,因此皱缩花叶病的发生与蚜虫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带有皱缩花叶病毒的种薯播种后,幼苗长大后就是病株,然后在田间通过蚜虫进一步扩大蔓延和进行再次侵染,生长后期病毒主要是在薯块里越冬[3-4]。
2 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病毒病导致的种薯严重退化、产量锐减已成为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最大障碍。防治病毒病以抗病育种为主,并抓好以下环节。
2.1 生产田的选择
原种基地设在地势高寒,无蚜虫或雾大、风大有翅蚜不易迁飞降落和蚜虫很少的地方。种田四周应具备良好的防虫防病隔离条件。在无隔离设施的情况下,种薯生产田应距离其他级别的马铃薯、茄科及十字花科作物和桃园5 000 m以上。在同一块种薯生产田内不得种植其他级别的马铃薯种薯。邻近的田块也不能种植茄科(如辣椒、茄子、烟草和西红柿等)及开黄色花的农作物(如油
文档评论(0)